煤炭產業鏈延伸指以原煤開采為基礎,生產經營系列煤炭產品和與之關聯的下游產品的綜合發展模式。根據國內外的經驗,煤炭礦區產業鏈延伸綜合發展包括:原煤及原煤洗選加工形成的多品種的系列煤炭產品,用動力煤及洗選加工副產品等低熱值燃料發電,用煉焦煤煉焦及焦油加工生產煤化工產品,生產煤化工產品,用礦區電力發展高耗能產業產品,用煤炭及其它原料生產建筑材料,開采和利用共伴生礦物及煤層氣,經營礦區鐵路及專用線等。由此形成了以下幾種產業鏈延伸模式:煤-電產業鏈延伸模式,煤-電-運產業鏈延伸模式,煤-電-焦-化產業鏈延伸模式,煤-氣-化產業鏈延伸模式,煤-電-運-高能耗項目產業鏈延伸模式,煤-煤液化-化工產業鏈延伸模式。
可見,發展煤化工是延伸煤炭產業鏈條的重要方式之一,不過,發展煤化工產業也面臨一些問題。煤炭礦區產業鏈延伸對調整礦區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但產業鏈延伸并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資源約束,而且一些產業鏈延伸項目屬于新興產業,科技含量高,投資巨大,存在資源風險、技術風險、經濟風險和政策風險等諸多風險。
并非想象中的美好
發展煤化工需直面一系列問題的制約。首先,就我國的傳統煤化工來說,主要面臨的挑戰是產品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布局分散,多數企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就現代煤化工來說,雖然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但由于盲目發展,產能增長過快,如煤制甲醇等項目目前就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效益急劇下滑等問題。
其次,煤化工產業資源消耗高,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目前,低碳經濟正成為新一輪國際經濟的增長點和競爭焦點,其核心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發展模式。煤化工產業能耗高、資源消耗高、二氧化碳排放多,產業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的約束和節能減排的壓力。在煤的轉化過程中,有大量的碳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出來。例如,以煤為原料生產1噸甲醇,要排放出3.85噸二氧化碳;生產1噸醋酸,要排放出1.81噸二氧化碳。大力發展煤化工將使我國在碳減排方面承受更大的國際壓力。因此,妥善解決二氧化碳的出路和利用是發展現代煤化工的關鍵問題。
第三,現代煤化工發展消耗水資源過多。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而煤炭資源與水資源大體呈逆向分布,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多數缺乏水資源,F代煤化工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支持。例如,生產1噸直接液化的油品約需耗水10噸,生產1噸間接液化合成油約需耗水11噸,不采用空氣冷卻的甲醇裝置生產1噸甲醇也需耗水5噸左右。如果不考慮水資源平衡,盲目發展煤化工必將會對當地的水資源以及環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因此,有效解決水資源和水處理問題是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又一基本條件,加強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節水技術的開發應用對現代煤化工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四,煤炭資源強力開發會使煤化工發展風險加大,長期穩定的資源難以得到保障,F代煤化工產業對煤炭資源的消耗非常大,煤制烯烴、煤制油生產噸產品對煤炭的需求量分別為6噸和4噸左右,擁有豐富、廉價的煤炭資源是發展現代煤化工的前提條件。盡管相對石油、天然氣資源,我國煤炭資源較為豐富,但煤炭主要用于發電。2011年,在我國消耗的36.9億噸煤炭資源中,發電約占53%,鋼鐵工業和建材工業合計約占29%,化工僅占4%。未來我國煤炭仍將主要用于發電,可供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煤炭資源量有限。即便在部分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由于其基礎設施薄弱,發展也受到一定限制。
面臨人才和技術制約
現代煤化工屬于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當前,許多大型現代煤化工技術仍處于示范階段,要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還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大量研發、設計、施工、生產、運營等方面的高素質人才。目前從事煤化工技術研發以及工程應用的人員,大多是從石油化工等其他技術領域轉行而來,因此,高素質人才缺乏是對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一個嚴峻挑戰。
應該看到,在我國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中應用的煤化工技術多數為首次進行大規模工業化,仍存在著以下風險:一是盡管示范階段在技術上可行,但尚未經過長周期穩定運行的考驗。二是目前煤化工的“三廢”處理技術尚不十分完善,距離真正的“零排放”仍有不小距離。三是在工程、技術、經濟等方面尚未得到充分驗證,還需要進一步集成優化和升級示范,距技術完全成熟還有一定的距離。四是現代煤化工產業具有較高的投資強度。例如,煤制烯烴萬噸產品的投資約1.6億元,是石腦油制烯烴萬噸產品投資額的3倍~5倍;煤制油萬噸產品投資約1.3億元,是原油煉制萬噸產品投資額的8倍~10倍。因此,發展現代煤化工面臨的經濟風險不可忽視。
從技術上看,一些產業鏈延伸項目的技術開發尚不成熟,在實施過程中還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存在技術風險。以煤炭地下氣化技術為例,雖已證實技術和工程可行性,但技術尚不成熟,存在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問題,如氣化過程很難控制,冒頂可能嚴重干擾氣化過程,使地下水進入氣化帶,煙煤加熱膨脹產生塑性變形會阻塞氣化通道,煤氣中的固體顆粒和焦炭會堵塞和腐蝕管道等。就煤制油這一最熱門的煤化工項目來說,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完全成熟的科學技術和工業化發展的成功經驗。
“逢煤必化”當警惕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發展煤化工的熱情很高,使煤化工的產業化建設過度超前。一些地區“逢煤必化”的現象較為突出,我國煤化工發展已經出現了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同質化的過熱跡象。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建煤制烯烴(甲醇制烯烴)規模176萬噸/年,地方及企業擬建規模超過3000萬噸/年;國家已批準開展工作的煤制天然氣項目規模151億立方米/年,地方及企業擬建規模超過1000億立方米/年;已建成煤制油規模158萬噸/年,地方及企業擬建規模超過3000萬噸/年;已建成煤制乙二醇規模20萬噸/年,地方及企業擬建規模超過500萬噸/年。
對于擁有十分豐富煤炭資源的地方來說,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尚可以理解,但有些地方出現“逢煤必化”現象就不應該了。而且,投資過熱還造成了煤化工產業布局不合理。例如,目前多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布局在我國中東部的煤炭調入區,這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