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周四,一名行業官員透露,中國制造商正向北京當局施壓,要求進一步采取措施,遏制用于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原材料的進口,以重振岌岌可危的綠色能源部門。
上周,北京方面對進口美韓太陽能級多晶硅征收高額初步反傾銷關稅。分析師稱,依靠其價格和質量優勢,這些多晶硅一直在中國市場占主導地位。
然而,行業專家表示,任何進一步的限制措施對中國苦苦掙扎的多晶硅部門的幫助都將非常有限,部分原因是中國超過60%的多晶硅進口是通過所謂的加工貿易進行的,這是任何的反傾銷措施都不會覆蓋到的。
依靠這種貿易方式,德國瓦克化學和韓國OCI等國外企業將多晶硅出口至中國的保稅區,以享受官方稅收優惠,然后將多晶硅生產成太陽能硅片、電池片和太陽能電池板,最后出口到其他國家。
該行業官員透露,上周中國政府宣布反傾銷決定后,位于北京的多晶硅行業游說組織一直在呼吁中國當局彌補該漏洞,并向中國商務部提起另一項訴狀。
中國有色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告訴記者:“在與商務部溝通時,我們剛剛再次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希望他們能把多晶硅移除加工貿易之列,如此一樣,所有的進口多晶硅都將接受反傾銷關稅的處罰。”
中國有色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一直是推動商務部遏制多晶硅進口的主要力量。2012年,中國進口多晶硅價值總額超過21億美元。該協會也一直在與國內主要的制造商密切合作,幫助商務部搜集用于制定反傾銷決策的證據。
北京當局正對美國多晶硅征收53.3%至57%的關稅,對韓國進口多晶硅征收2.4%至48.7%的反傾銷關稅。分析師稱,該決定考慮了這樣做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帶來的成本壓力。
不過,歐盟沒有出現在反傾銷初裁名單之中。中國是歐盟多晶硅的最大出口市場之一,超過1/3的多晶硅進口來自歐盟,很明顯中國希望以此為契機化解與歐盟的太陽能電池板貿易糾紛。歐盟指責中國以低于生產成本在歐洲傾銷數十億歐元的太陽能電池板,并將于8月6日決定是否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征收懲罰性關稅。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多晶硅價格出現劇烈下滑,保利協鑫和特變電工等中國多晶硅制造商損失慘重。全球多晶硅價格已經從2008年最高的400美元每公斤跌至如今的20美元以下。
此外,中國國內制造商還遭到美國MEMC和Hemlock Semiconductor等主要多晶硅制造商大量廉價進口的沖擊。
中國太陽能行業高管告訴記者,國內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青睞于進口多晶硅,因為國外原材料更便宜,質量更好。國外多晶硅的純度更高,而純度的高低決定著太陽能電池板的轉換效率。
行業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消耗了69000公噸太陽能級多晶硅,其中41000來自進口。中國40多家多晶硅制造商中僅有少數幾家還在生產,而且產能利用率遠遠低于設計產能。
分析師稱,中國加征的反傾銷關稅有可能把多晶硅價格推高10%,因為北京當局對兩家主要的韓國供應商OCI和Hankook Silicon僅征收2.4%到2.8%的關稅。
供應商也可以通過第三國出口多晶硅至中國,以避免懲罰性關稅。
IHS 高級太陽能分析師Glenn Gu表示:“鑒于所有的法律漏洞和對韓國進口征收的低關稅,反傾銷對國內產業的幫助將非常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