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年,中國經濟實現了超過10%的年增長率,而代價也極其昂貴。現在,我們基本上還在重復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稱,基于能源持續增長和環境不斷惡化的矛盾,中國亟須一場低碳化能源革命。
李俊峰是在8月14日英大傳媒集團舉辦的“能源大講堂”上作上述表示的。作為本期大講堂主講人,他在對我國未來能源變革預判時指出,清潔化和低碳化是中國能源發展的方向。
李俊峰在演講中指出,伴隨著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費將不斷增加。能源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電力技術大幅提高了能源傳輸和轉換效率,能源輸送不再受距離、時間的約束,能源生產和消費進入網絡化時代,這使全球共享能源成為可能。
“然而能源消費技術、裝備和產品的變革與發展并沒有抑制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李俊峰分析說,因為目前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石化能源為主,并且資源分布不均,勘探和開采技術的進步與國際石油價格的持續走高導致全球石油儲量仍在不斷增加,低碳型能源消費結構短時間內難以實現。
李俊峰強調全球能源格局將呈現以下特點:“世界能源消費市場開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享,發達國家在優質能源消費中仍然占據主要份額;國際能源供應仍然只能滿足少數高收入國家的能源需求和全球能源需求的低速增長;世界能源供需平衡趨緊,能源需求持續增長是能源發展的整體趨勢;以化石能源為主的傳統能源發展模式難以持續,清潔化和低碳化是能源發展的方向。”
“改革開放30年,中國走完了西方大多數國家200年走完的工業化道路,而代價也極其昂貴。我國能源產生的各類污染物均居世界第一,溫室氣體排放也超過了許多歐盟發達國家。”面對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的困局,李俊峰認為,清潔化和低碳化是能源發展方向。
如何推動能源的清潔化和低碳化變革?李俊峰給出的答案是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
“能源變革首先需要克服技術的局限性,新的能源技術的發展對推動能源變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李俊峰在談及未來完成低碳化能源變革需要哪些技術支撐時說,“一是人人可負擔得起的可再生能源供應;二是廉價安全的能源儲存技術;三是鏈接五大洲的高效的電力傳輸技術;四是高效能源利用技術。”
李俊峰同時認為,以綠色、清潔、低碳為核心的能源技術變革雖然至關重要,但技術的潛力畢竟是有限的,提高能源效率的關鍵還在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他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技術、體制和機制上的創新,落實需要艱苦、長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