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是機器設備或生產過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預的情況下,按預期的目標實現測量、操縱等信息處理和過程控制的統稱。自動化技術就是探索和研究實現自動化過程的方法和技術。它是涉及機械、微電子、計算機等技術領域的一門綜合性技術。工業革命是自動化技術的助產士。
正是由于工業革命的需要,自動化技術才沖破了卵殼,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自動化技術也促進了工業的進步,如今自動化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機械制造、電力、建筑、交通運輸、信息技術等領域,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
如今,中國產業結構正經歷一個重大的改變,其影響已深刻體現在制造業領域,中國的生產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企業需要提高生產效率,符合環保要求,并降低運營成本,以便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上取得成功。智能生產管理系統和自動化技術能幫助企業應對這些挑戰,并改善工業績效。
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適齡勞動力比例逐步下降,制造業人均工資呈逐年上升狀態。低端勞動力供給不足已成為企業招工面臨的一大困擾。目前80后和90后已經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力,相比60后和70后,他們個人對未來的訴求較多,一個顯著變化就是,越來越少的年輕人愿意從事工資低、單調重復繁重、環境差的工作,導致低端勞動力供給不足,每到歲末年初這種“民工荒”現象在沿海地區表現尤為明顯,用人單位越來越傾向于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從事此類工作。
以人工替代為目的之一的工業自動化,已成為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從歷史上看,日韓等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濟增速都出現大幅下降,日本GDP從1956-1973年年均復合增速9.22%下降到1974-1991年年均復合增速3.95%,產業結構也出現三個變化:
一則傳統重化工制造業在經濟總量中的占比逐漸萎縮,產業內重組與整合明顯加強;
二則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的新興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機械化、自動化及智能化設備的大規模普及導致企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大幅提升;
三則服務業占比上升與消費升級并存。反觀我國,目前經濟發展與日本70年代初類似,勞動力成本上升、能源緊張、資源匱乏、環境污染嚴重,適時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促進升級是我國經濟能否順利跨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關鍵。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業生產線逐步走向自動化和智能化。自動化作為工廠生產的利器,未來有三大發展方向:性能提升、降低成本和功能安全。產業市場又該怎樣把握市場動態。
在這里,我們來談談自動化產業升級的三大方向。
性能提升:目前不論是智能電網,或者智能化生產工具等,都強調高性能,包括節能減碳、更有效率等,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降低成本:關鍵在于單芯片的使用,以及多軸化控制。特別是多軸控制,為了更有效率并降低成本,需要設計結構更為復雜的機器手臂,可以同時間多軸同時工作,而非像過去不同軸只能分時工作。
功能安全:其實是廣義生命安全的保障,這已是全球的大勢所趨。也就是如何保護機器不損壞,人員不傷亡。因為自動化產線如果需要經常維修保養,停掉一條產線,將造成很大損失。此外,機器如果經常發生問題,不只設備本身易受損傷,也易造成人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