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價格并不占優的情況下,如何增加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則可能需要圍繞提升產品的性價比、附加值等來做文章了。
受配額以及價格提高等因素影響,中國對歐光伏產品出口正遭遇“陡降”,甚至出現了歐洲市場會否淪為“雞肋”的討論。
不過,以當前光伏行業的現狀來看,保證持續的現金流是許多制造業企業的第一要務。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市場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事。
而在價格并不占優的情況下,如何增加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則可能需要圍繞提升產品的性價比、附加值等來做文章了。比如,在當前價格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將多晶產品換成單晶產品,通過提升整體產品的轉換效率來獲取競爭優勢。
此外,在產品的穩定性以及后續服務方面,也將成為增加競爭力的亮點。
對歐出口“陡降”
來自機電商會的數據顯示,受貿易摩擦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電池片及組件對歐盟市場出口額27.91億美元,同比下降58.33%。
而在中歐達成配額以及價格協議后,受價格優勢喪失等影響,對歐產品出口再度出現下降。
有數據顯示,2013年8月份,中國光伏組件廠商對歐盟的出貨量環比下降幅度超過80%,跌至70MW左右。而在今年6月和7月,中國銷往歐洲的光伏組件在430~440MW左右。而8月份對歐出口量驟降,主要是受到中歐雙方就光伏產品達成“價格承諾”協議的影響。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在中阿能源合作論壇上透露,中國太陽能電池對歐洲的出口比重逐月下降,1-7月份的出口占比已跌至50%以下。
根據7月底結束的中歐光伏價格承諾談判方案,從2013年8月6日起,94家中國光伏企業按價格承諾協議可享受對歐盟出口硅片、電池、組件免征反傾銷稅,條件是中國輸歐光伏組件價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歐元,每年總量不得超過7GW。
而根據相應的配額分配方案,65%的份額按照企業對歐盟出口光伏電池組件占我國對歐出口光伏電池組件的份額進行分配;25%的份額作為鼓勵和重點支持份額,分配給參加行業抗辯企業,剩下的10%將優先用于扶持出口規模較小企業。其中,65%的份額已經分配完畢。
數據同時顯示,今年上半年,歐洲安裝量為5.13GW,中國對歐洲的出貨量為4.3GW,下半年剩下的額度只有2.7GW,這也意味著1.75GW已經分配到了相應的企業名下。
英利集團銷售總監趙澤林則透露,英利集團的配額已經下發至公司,能拿到10%,也就是0.7吉瓦。而這個配額量已經是參與分配配額的90多家中國企業中最大的一份。
有光伏業內人士則表示,目前歐盟市場不景氣,0.56歐元/W的價格,相較于臺灣、馬來西亞的光伏組件沒有優勢。
因此,現在大家都沒有用完配額。而配額的大量使用可能要等到10月份。
會否淪為“雞肋”
由于數量以及價格方面的限制,對歐盟市場的悲觀因素開始蔓延,尤其是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
民生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表示,受光伏電站收益率下降影響,歐洲開始減緩甚至放棄大型電站的建設;中小型的屋頂項目雖然還有7%的基本收益率,但是分布廣泛,必須走分銷渠道,由于不能進行證券化,也不能貸款,有的企業感覺可做可不做,做了也沒意思。
不過,從當前光伏行業的現狀而言,保持持續的現金流將是企業得以繼續生存的前提。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市場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趙澤林則表示,對于英利而言,歐盟也是出口占比最大的市場。去年,歐盟市場出口占比62%,約為1.45吉瓦。今年,預計歐盟出口占比會下降至40%,但仍比美國和亞非拉美等新興市場分別高出一倍左右。歐盟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對于取得配額的企業而言,當務之急則是在價格已經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如何保持住市場份額。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后“雙反”時代,在歐美市場的競爭將從價格方面的初級競爭,上升到以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成熟競爭。在價格并不占優的情況下,如何增加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則可能需要圍繞提升產品的性價比、附加值等來做文章了。
“比如,在組件的轉換效率方面,可以將單晶組件作為突破口,以其效率優勢來彌補價格方面的劣勢。雖然價格高了,但是效率也會相應的提高。”
除此之外,在產品的穩定性以及后續服務方面,也將成為增加競爭力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