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節能環保技術在世界上久負盛名,節能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而節能環保產業也已經發展成為德國又一大支柱產業,為德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力發展新能源戰略
由于自然資源較為貧乏,德國將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奉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2000年,德國正式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核心就是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固定上網電價制度,對推動風電、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德國政府進一步修正《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能源轉型戰略目標,即:到2020年,35%以上的電力消費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50%以上的電力消費將來自可再生能源;而到2050年,80%以上的電力消費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自2011年6月新的能源方案通過以來,已有約160項具體措施開始實施。加速電網擴建、海上風電場的建設和并網、為可再生能源提供有效與合理的支持、建筑物節能改造以及熱電聯產等領域都有了重要的法律基礎。
得益于能源轉型戰略,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步入世界前列,并取得喜人的成績。據統計,目前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由2000年的不足7%上升至近25%。可再生能源已經超過核能,成為該國第2大電力來源。2004年以來,德國清潔能源行業的投資增長了122%,形成的相關產業創造了近38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到2020年和2030年,能源轉型計劃將分別創造50萬和80萬個就業崗位。而自1990年以來,德國溫室氣體排放已降低25.5%,超出了《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到2012年降低21%的承諾。
能源轉型戰略帶來改革“陣痛”
但是,德國能源轉型也帶來了改革的“陣痛”。一方面,由于政府財力有限,中小企業以及普通用戶最終為電費上漲買單。過去3年,德國家庭電費平均上漲了四分之一,高出歐盟平均水平40%至50%。另一方面,政府對于清潔能源的投入已超過實際發展水平,財政補貼造成了可再生能源的“虛假”繁榮,更成為政府的沉重包袱。另外,一些企業也鉆了能源轉型的空子,借由可再生能源業務避免支付綠色稅。
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引發了經濟界和消費者的強烈不滿。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盡管80%的德國民眾認為能源轉型目標正確,但僅有40%對其具體實施滿意,52%民眾擔心能源價格繼續上漲。經濟界僅3.4%受訪者對政府落實能源轉型舉措表示滿意。德國工業聯合會消費者中心負責人日前表示,政府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而應通過進一步行動使能源轉型深入民心。當前首要任務是提高能效、抑制能源價格上漲以及照顧消費者利益。
能源政策成為政治砝碼
在日益臨近的德國大選中,能源政策也成為各政黨“拉攏人心”的重要“砝碼”。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基民盟議會黨團主席考德爾近日在參加競選活動時表示,如黑黃政府獲得連任,將推出“100天計劃”盡快兌現競選承諾,其中就包括改革可再生能源法的措施。
社民黨則表示將繼續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提高能效措施的實施,努力使電力中的40%至45%來自可再生能源,25%為熱電聯產,在2020年前建設區域供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到2030年,75%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以能源環保政策起家的只有30余年歷史的綠黨現已成為德國政壇的中堅力量,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德國人對節能環保的關注程度。該黨在此次競選綱領中提出,希望在2030年達到100%電力以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目標。煤與石油將原則上由可再生能源替代,最終目標是2030年的“退出煤炭”。該黨還要求高效利用資源,以減少原材料進口,提高競爭力。此外,該黨主張“領跑者”原則,先以環境耐受度最好的、最高效的產品確立標準,其他人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向該標準看齊。
其他小黨,如海盜黨、“德國的選擇”黨也都在競選綱領中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能源政策。例如,海盜黨認為,退出核能在三年內即可完成。“德國的選擇”黨表示,應再次修訂《可再生能源法》,降低能源價格;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應由稅收承擔,而不是通過提高電價來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