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發電量增長2.9%。
工業用電量和工業增加值之間關系非常密切,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工業內部的結構及其產品結構;二是能源使用的技術創新程度
一季度用電量數據表明,通過各地和廣大企業的共同努力,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創新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
用電量數據往往被用以判斷整體經濟運行的狀況。
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發電量增長2.9%。同期,粗鋼產量增長9.1%、鋼材產量增長12.3%、水泥產量增長8.2%、10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10.6%。
與前幾個季度數據相比,粗鋼、水泥、有色金屬等這些高耗能產業的實物量增長基本上都得到了恢復,且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為何發電量增長與這幾個數據存在較大差距?
工業用電量和工業增加值之間關系非常密切,但是這個關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最主要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工業內部的結構及其產品結構;二是能源使用的技術創新的程度。
“通常在工業結構或能耗水平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用電量越多工業增長越快。但如果工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如高耗能的重工業下降速度比較快,或者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也可以以較低的能源消耗取得較快的工業增長。”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一季度用電量數據表明,通過各地和廣大企業的共同努力,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創新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
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個百分點,不僅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水平,而且下降的幅度比其他行業要大。
與此同時,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要比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2.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這表明我國工業企業對于能源的使用效率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針對有海外媒體認為國內電力消費與工業增速之間不夠匹配、數據不夠準確的質疑,盛來運在多個場合均強調指出,從電力消費數據來源的角度來看,統計部門既掌握了電網等各行業的電力消耗數據,也有直接通過聯網直報企業上報的數據,這些數據之間是互相驗證的,而且都是比較匹配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曾對我國發電量與經濟增長數據之間的關系做過分析。他指出,在經濟下行期往往是高耗能行業的增速最先回落,而且下降的幅度更大,因為高耗能是用電大戶,這將導致發電量回落的幅度更大;當經濟增長處于上行期時,發電量上行的幅度也更大。
據悉,第二產業用電量通常是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最大動力,其貢獻率可以達到75%左右,特別是化工、建材、鋼鐵冶煉、有色金屬等行業的電力消費更大。一方面,受市場形勢和推進節能減排的影響,上述高耗能行業增速放緩,從而拉低了整個電力消耗;另一方面,當前GDP增長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中耗電較少的新興工業的貢獻率在增大,因而工業增加值增速要高于用電量增速。
事實上,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在過去近20年的發展中已得到體現。比如,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重化工原材料行業經歷了一個較長時期的調整,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生產能力過剩。隨著這些高耗能產業的調整,電力需求明顯減少,發電能力過剩問題比較突出。由此,帶來了發電量增長水平持續走低。
當前,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還存在巨大的增長潛力,只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加快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電力消耗與工業經濟總體表現將更為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