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RFID產業鏈發展非常快,目前每一標簽已經可做到0.4元人民幣,基本達到業內認同的5美分普及應用價位,年生產能力也有60億枚標簽的規模,可以滿足今天乃至未來市場應用的需求。可是RFID單體成本不僅沒下降反而在上升,又如何能普及應用呢?近幾年,隨著物聯網的概念炒作,用RFID標簽替代條形碼的激進式推動,給RFID技術戴上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光環,但在本屆研討會上與會者則表現出對新信息技術應用冷靜、理智的心態。
在以“應用、創新、發展――推動國家產品信息可追溯體系建設”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射頻識別技術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云集RFID產業鏈上下游的芯片、解決方案和終端用戶以及政府主管部門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自動識別技術在產品信息可追溯體系的架構、編碼、載體技術、典型應用模式、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等行業熱點話題。
通過產品信息可追溯體系應用和技術探討,分析、總結信息技術在產品信息可追溯體系建設中的應用實踐經驗,落實國務院和各部委關于加強我國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的部署,無疑對增強我國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將起到了重要的積極推動作用。據悉,目前已申報的產品信息可追溯系統項目有300多項,涵蓋9個應用領域:農產品、肉類制品、酒類產品、乳制品、危險化學品、藥品電子監管碼應用以及建筑材料、裝備等。
國家863計劃RFID技術與應用重大項目專家組長譚民稱,在芯片(18000-6c)、標簽、封裝設備、超高頻讀寫器UHF、系統集成與中間件、測試平臺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上海現有200來家RFID企業,產業規模達到67億,研發投入也有6.2億。上海科委信息技術處的人士表示,上海有技術但商業模式和營銷能力較弱,而智慧城市和移動支付是未來RFID的機會所在。
據了解,國內RFID標準即將出臺,而有業者認為,現在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是超高頻RFID芯片的國產化的設計與工藝制造,實現安全、自主、可控的產品信息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