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明確提出建設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基地,這為我市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導思路和政策機遇。
我市已將裝備制造業列入十大支柱產業培育體系中,以開魯、科區、后旗、開發區為重點區域,輻射其他市旗,依托各地特色園區形成的支持體系,全力打造東北地區先進裝備制造業重要接續基地。
裝備制造業被稱為“生產機器的機器制造業”,現代裝備制造業是伴隨著工業化發達進程而出現的,它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
我市裝備制造業發展底子薄,風電裝備制造等還是從近幾年才開始的,雖然在某些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化生產,但抗風險能力仍然不高,還處于培育壯大階段。同時也說明我市裝備制造業的成長空間大,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依托性、發展成長性強。
這幾年,我市風電等清潔能源建設發展速度加快,為以風電發電設備為主的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擬定空間。抓住風電場建設的有利契機,加快風電配套設備生產基地建設,發展壯大裝備制造業,被列為我市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日程。
風電場建設拉動裝備制造業突飛猛進
國家《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出臺,明確了未來風電發展目標。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明確提出建設清潔能源基地,風電政策利好帶來風電設備制造業沉寂后的“回暖”。
在開魯縣,風電裝備制造企業投入了新的生產季。葛洲壩內蒙古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今年已拿到了103套訂單,全年有望生產塔筒300套,實現產值3億元、利稅2000萬元。“材料采購已經結束,因為有20套訂單要得急,過完年,工人就都回來上班了,需要同時啟動三條生產線才忙得過來。”公司副總經理廖旭峰介紹說。運往查干湖的13套塔筒做完最后的防腐處理,發送至風電場,來自松原的33套訂單任務就全部完成,下一批次的塔筒生產隨之啟動。
在開魯縣工業園區,生產風電裝備的風機制造公司、葉片制造公司、塔筒制造公司要么是隔路相對,要么是隔墻相鄰。在美澤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有序分布在葉片生產流水線上,焊接、層鋪、外片打磨。開魯縣成為了全區首個實現風電制造業整機配套本地系列化生產的旗縣,風電裝備制造業成為了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開魯縣在規劃建設“百萬千瓦風電場”的同時,把與風電產業配套的裝備制造業捆綁考慮、聯動發展、協同推進,從而帶動了風電裝備制造業的異軍突起。葛洲壩內蒙古風電設備有限公司2008年入駐開魯縣,建設總規模為年產風機塔筒1000套。2009年5月公司一期正式投產以來,訂單就源源不斷。美澤風機葉片、華創風電主機、湘電產業園等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相繼落戶開魯縣,實現了塔筒、葉片、主機全部本地化,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一批大企業、大項目不僅推動了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也改寫了開魯縣制造業從小作坊到擁有一流大型生產線的現代化廠房的歷史。
煤電鋁等產業集群為裝備制造業提供發展機遇
5月中旬的一天,在霍林郭勒創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采購經理黃穎旭帶著記者來到生產車間,但見數十臺大型機床錯落排列,工人忙碌而有序。黃穎旭介紹說,班組長帶著十多名工人外出施工,這也是我們公司的生產特點,留在車間里的工人可以按照任務要求獨立完成生產操作。這家公司主要是為霍林河綜合資源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大型企業生產和維護相關配套設備,其中鴻駿鋁業的陽極導桿就在這里進行生產和維護的,另外還包括霍寧碳素、山水水泥、萬祥鋁業等一些公司的部分設備維護及部件生產。
已在公司工作4年多的技術員郭佳慈正在電火花切割線上設計一個特殊的配件,小郭對記者說:“這個件廠家只訂做一只,它是某種設備上的特種件,除了標準要求高,材質要求也特殊,今天我要給他們做出來,不能耽誤他們的生產進度。”隨著霍市煤電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公司還將與錦聯、創源等公司進行洽談合作,業務量會成倍擴大。今年公司還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自主研發了減速壓力機,用于電廠大型設備的檢修維護。
在奈曼旗,由沈陽海克公司投資建設的泓海機械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數控機床零部件,生產規模可達每年1.2萬套,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稅金700萬元,安置390人就業。總經理助理趙野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使用數控機床生產的配件就是數控機床本身的配件,組裝后便是現在所使用的數控機床,公司實際上就是數控機床生產廠家。
奈曼旗依托巴新鐵路這一“能源通道”,著力引進相關制造業企業,由遼陽客商投資建設的馨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鐵路工務配件及橋梁配件,生產規模為6000噸/年。同時,通過與沈陽機床廠、富士康等大企業的溝通聯絡,帶動了一批機械設備和零部件制造企業入駐,這些自主創新型企業,走的是科技創新、高端發展之路。奈曼旗正逐步打造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配套車間。
培育高端為裝備制造業發展進行目標定位
科爾沁區與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基于城區地理優勢,將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定位于高端產業,致力于引進新型、高端、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
開發區規劃建設的占地1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術裝備制造產業園,現已入駐國機集團、中科風電、強盛風電、韋爾自動化、渤船重工、中碩電纜等多家裝備制造企業,重點引進風電裝備制造及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和農用機械裝備等生產項目,力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總投資2億元的昌佳輸變電設備制造項目,8月底前將建成投產。國機集團農業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7億元,分三期建設,年產大型農機裝備630套、中型農機裝備1200套、小型農機裝備3100套,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上繳稅金3000萬元。以此為中心,開發區還整合構建了蒙東農業裝備、農產品加工裝備物流網絡,一期項目已于2012年8月16日開工建設,現已完成1號廠房基礎工程的施工建設,計劃在今年8月30日前建成投產。
科爾沁區在新型裝備制造產業方面,力促格林風電5000噸壓力容器、萬眾礦山機械1萬臺礦山專用車,甘肅亞盛1.5億米節水管滴灌管、12億米節水管滴灌管帶等項目上半年全面投產運行;德能10萬盞太陽能LED燈具及綜合利用項目上半年達產達效。
特色園區支持裝備制造業大發展
我市以國機集團、湘電集團、華銳風電、中科風電、葛洲壩風電等企業為重點,堅持風能資源開發與裝備制造互動發展,不斷提高成套加工能力和基礎配套水平,大力發展風電設備制造、汽車模具及零部件、礦山機械、現代農業機械等裝備制造產業,努力形成8000臺套風電設備、300臺載重車、600套礦山自動化機電設備的產能。未來5年,建成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
我市把裝備制造業列為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扶持發展力度,承接長春、沈陽裝備制造業項目的轉移,先后引進了極富實力的風電設備制造、汽車模具及零部件、礦山機械、農業機械等裝備制造企業,提高成套加工能力和基礎配套水平,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進一步發揮資源、能源等比較優勢。
同時,著力打造南北兩大增長極。作為南部增長極,在科左后旗境內304國道和沈陽至通遼高速公路之間,規劃了300平方公里的工業經濟走廊。以此為契機,科左后旗首先規劃了80平方公里的非資源產業園區,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委托中國鑄造協會、學會在園區內規劃設計了科左后旗汽車零部件和現代鑄造產業園,規劃面積為23.7平方公里,一期建設規模為1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黑色金屬鑄造加工區、有色金屬鑄造加工區、高新技術產業園、教育科研區、物流產業園區、行政研發區和居住生活區等功能區。重點引進建設汽車缸蓋、缸體等以鑄造為主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及冶金鑄造材料生產企業。
5年內,力爭使產業園初具規模,同時入駐50家以上企業,打造成百億工業集聚區。目前,重慶長江造型材料有限公司已經入駐并投產,可生產鑄鐵、鑄鋼系列、有色金屬等幾十種鑄造材料,為全國30個省、自治區的400多家汽車、摩托車零部件鑄造企業提供產品及服務。日本三友汽車零部件包裝項目和河北唐山60萬噸精鋼加工項目已經簽約,上汽圣德曼鑄造有限公司、成都金頂凸輪軸鑄造等6家企業已經完成選址,10余個項目正在洽談之中。
我市裝備制造業正在以智能制造裝備、精密制造、先進裝備及核心部件等為發展重點,突出大型化、節能環保、自動化和精密控制。積極對接國機集團、徐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柳工、長春一汽、中國一重、齊二機床等大型裝備制造業集團,主動搞配套、引項目、做基地,大力引進和培育汽車、拖拉機關鍵零部件、配套農機具、農作物移栽和收獲機械、節水灌溉設備、沼氣設備以及工程機械等市場前景好的項目。積極引進和發展智能電網、新能源設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帶動裝備制造業高水平發展。
我市裝備制造業多元格局的產業體系已經形成,基于主導產業集群和東北經濟圈的裝備制造企業正在迅猛發展。
裝備制造業
裝備制造業是為再生產提供技術裝備的制造業,是制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的基礎。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將建設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基地。我市也已將裝備制造業列為全市十大支柱產業。
300平方公里的工業經濟走廊
我市著力打造南北兩大增長極中的南部增長極,沿304國道在科區至后旗規劃承接產業轉移園區,由科區、開發區、后旗等共同規劃建設,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
百萬千瓦風電場
我市是第一個獲得國家批復兩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同時開工建設的地區,這為全市打造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目標提供了政策保障。目前,風電裝機已從9.9萬千瓦發展到328.5萬千瓦,發電量由40萬千瓦時增加到45.1億千瓦時。
產業集群
用來定義在某一特定領域中,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我市煤電鋁、玉米生物等已經形成產業集群。
★鏈接
內蒙古:現代裝備制造業最大蛋糕在前沿
建設現代裝備制造基地是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重要內容。專家指出,近年來,裝備制造業在國際國內普遍受到高度重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同的發展目標和途徑各有利弊。瞄準前沿、發揮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專家認為,在現代裝備制造業蓬勃發展大潮中,投資回報的最大“蛋糕”無疑在前沿領域,無論是國際競爭,還是國內競爭,勝出者都一定是那些走在前沿的地區和企業。《內蒙古自治區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內蒙古要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將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到2015年,預計實現3520億元的產值,2020年實現8000億元的產值。
(
(來源:通遼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