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中厚板市場經過2月份弱勢盤整期之后,在3-4月份或迎來一波上漲,但是漲幅不會太大,今年中厚板市場均價將低于2013年”,在日前召開的“2014鋼鐵中國•上海新春板材研討會”上,我的鋼鐵網分析師魏迎松表示。
魏迎松指出,2013年中厚板企業是活得最慘的一年,板材比螺紋鋼的成本多很多,但與螺紋鋼的價差只有55元,導致整個中厚板產業鏈的生存狀況都比較糟糕,“中厚板鋼廠都虧損,貿易商利潤幾無,部分甚至虧損,下游環節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Mysteel市場心態指數顯示,自2012年4月20日開始,在過去的90次中厚板市場心態監測中,只有28次指數超過50,樂觀態度占比僅為31.11%。
魏迎松認為,造成中厚板企業這種困境主要是由于中厚板產能高速發展,但市場需求卻沒能快速地增加。
據其介紹,自2007年開始,國內中厚板產能就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特別是2007-2009年,國內中厚板產能呈現“爆發式”增加,這三年國內中厚板新增的產能占現有產能達到了43%。
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12月,我國鋼鐵企業擁有中厚板生產線達77條,年設計產能合計9027萬噸。另外,還有幾條產線正在建設或即將投產。
而需求方面,作為中厚板重要的消費市場之一—造船業卻不景氣。“造船行業不景氣,不僅僅是中國,包括日本、韓國也不理想”。以中國為例,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造船完工453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4.7%。
產能、產線增加,而下游需求卻在縮量,導致中厚板產能利用率也下降。據其提供的數據,近幾年國內中厚板的產能利用率一直徘徊在70-80%之間,“產能過剩一直是中厚板行業的‘硬傷’”。
魏迎松指出,產能過剩導致鋼廠的定價權開始轉向市場,“定價權丟失后,中厚板生產企業不能將自身虧損分攤到經銷商身上,鋼廠需要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同質化競爭在升溫”。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重要的終端市場之一——造船業在或出現逆襲。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造船承接新船訂單698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2%;手持船舶訂單1.31億載重噸,同比增長22.5%。
“2014年造船業會好轉,但也不會出現大幅好轉,因為目前造船企業接單集中在少數大型企業手中,而大型企業自身開工能力有限”,魏迎松指出。
他認為,今年中厚板市場均價將低于2013年,同時“最大價格震蕩幅度也會縮窄,2013年是636元/噸,預計2014年將縮窄到400元/噸以內”。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