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但記者最近在安徽、江蘇、四川、河北、江西等省份調研發現,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受經濟下行的壓力,少數地方政府在“保增長”名義下,放松節能減排,“兩高一資”行業出現反彈苗頭、企業違法偷排現象增多、環保門檻放低等新動向。
小水泥、小鋼鐵死灰復燃 違法偷排現象增多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我國出臺了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其中相當一部分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直接拉動了鋼鐵、水泥等行業發展。但記者在基層采訪發現,小水泥、小鋼鐵等“兩高一資”行業也出現了重新抬頭跡象。
記者從高速公路進入安徽省鳳陽縣西泉鎮境內,只見大大小小的水泥廠林立,塵霧彌漫。記者在一些水泥廠看到原料露天堆放,收塵設施破損。
來自中國水泥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一些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水泥投資熱情高漲。上半年全國水泥投資同比增長幅度超過60%,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200多條,新增產能超過2億噸。
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一度停產的中小鋼鐵也趁機而上。記者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獲知,今年上半年,全國鋼鐵產量26658萬噸,其中協會會員單位累計鋼產量為20724萬噸,同比下降3.25%,而不屬協會的企業累計鋼產量為5934萬噸,同比增長20.78%。兩個數據一對比,可以看出高耗能、高污染的中小鋼廠復蘇跡象十分明顯,而且步伐在加快。
值得警惕的是,一度絕跡的“地條鋼”在一些地方死灰復燃。今年上半年,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先后在攀枝花、涼山、廣安、眉山查獲生產“地條鋼”的企業。四川省鋼材流通協會一位負責人說:“小鋼廠沒有資質,所產鋼材無論是在化學成分還是機械性能都達不到國家標準,但老百姓很難識別。”
在市場帶動下,一些省份被淘汰的落后產能又重新生產。河北省環保部門上半年集中檢查發現,安新縣、清苑縣、滿城縣境內的有色金屬熔煉行業污染出現反彈;部分沖天爐、小地鍋、電碾子、水洗床等淘汰落后工藝又死灰復燃。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違法偷排、直排、超標排放現象增多。環保部華東督查組一季度對安徽省部分地方進行暗訪,檢查企業50多家,竟有35家企業存在偷排、直排、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
企業偷排方式由“明”變“暗”。四川省什邡市亭江村17組與磷化工區為鄰,這里散布著20多家企業。記者在當地看到,一些中小磷化工廠正在生產,污水一直流到下游的禾豐鎮鎮江村,水質混濁不堪。一些村民告訴記者,一到深夜,尤其是碰到下雨天,廠里就會大量排污。
環保部政策研究中心有關專家表示,環保部上半年對40個城市和浙江、福建、安徽三個省進行系統調查發現,重點污染源中25%存在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轉問題,企業偷排、直排現象增多。
節能門檻降低 環保投入滯后
記者采訪發現,在應對金融危機背景下,一些地方節能減排工作有所放松,不惜降低節能門檻,放松減排工程建設,環保投入明顯滯后。
打著“保增長”的旗號,對高耗能行業實行優惠電價。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一項調查表明,為刺激有色行業復蘇,一些地方違規自行出臺優惠電價。國家政策規定,脫硫電價款根據脫硫效率扣減。脫硫設施投運率低于80%的,不但不能享受脫硫電價款,還將被處以5倍罰款,但目前許多地方沒有完全執行這一政策。
少數地方減排工程建設出現放慢現象。據環保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國計劃新增20臺套鋼鐵燒結機煙氣脫硫設施。目前鋼鐵燒結機煙氣脫硫設施上半年僅增加8臺套。截至今年5月,尚有1366個縣,137個城市沒有建成污水處理廠,這些市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與此同時,國內一些地方新建的污水處理廠,收水量不足、污水處理收費低,污泥處置不夠。
環保部開展的建設項目專項執法檢查表明,環境保護部和地方環保部門受理的建設項目中分別有15.5%、23.7%存在未批先建等問題;9.6%的取締關閉企業有死灰復燃傾向。突出表現為:一些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工藝技術升級方面的要求在項目論證時有所放松;一些曾經被環保部門拒之門外的“兩高一資”項目開始重新申報。
一些地方政府急于“上項目”,為“兩高一資”項目和已淘汰的落后產能卷土重來,提供可乘之機,少數地方存在減排盲目樂觀的現象。環保部上半年在檢查中發現,一些地方認為經濟增速下降,排污增量也將下降,加之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覺得完成減排目標變得容易了,以至于工作力度有所松懈。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少數省市出現一個或兩個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的情況,就與盲目樂觀而放松減排管理有關。
聽任禁限行業反彈無異飲鴆止渴
產能過剩、盲目投資嚴重一直掣肘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鋼鐵協會副秘書長遲京東說,在市場推動下,一些死灰復燃的中小鋼廠工藝設備落后,環保設施投入少,能耗比正規廠家高出10%至20%,說到底就是犧牲環保換取企業一己之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研究所一位專家表示,目前節能目標進度仍比較落后,據我們測算,今后兩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的每年降幅都必須達到6%才行,任務仍相當艱巨。
“如果禁限行業反彈,不但會使節能減排的形勢變得更為嚴峻,而且必將累及產業結構調整、增大污染治理難度、滋生社會穩定等負面影響。”一些專家談到,如果聽任地方政府一味強調快速增長而忽視“好”字當頭,就可能導致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出現“逆向調整”。
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智明說,如果聽任節能減排在“保增長”的名義下反彈,不但前期成果得不到鞏固,還會增加未來治理污染的成本,使經濟發展付出更大的代價,“今天為‘保增長’賺了一塊錢,明天就可能要花十塊錢來治理,這無異于‘飲鴆止渴’。”
環保部有關專家提醒:隨著國家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一些原來停產或歇業的落后產能,可能恢復生產或者在欠發達地區“克隆”再生,從而形成污染反彈。
經濟的高增長必然伴隨著環境的高投入。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當治理生態環境污染的投資占GDP的比例達到2%-3%時,環境質量才會開始有所改善,目前我國治理環境的投資大約占GDP的1.4%,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
為此,有關人士建議,應強化政府責任,加強日常監管,把節能減排工作向縱深推進;嚴格新建項目的環評審批,提高項目的環境準入門檻,從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同時對節能減排工作緩慢的地方及時預警督促。
【中華軸承網】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力求安全及時、準確無誤,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對其觀點贊同或 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本網轉載信息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電話:0571-5686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