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Web3.0這樣的東西會出現,還有更加智能的系統,”他對衛報說,“隨著云端計算的普及,機器翻譯將會越來越多。”
如今,Google、微軟等大公司提供自動的語言翻譯服務,并且在人工智能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對于計算機來說,實時的語音翻譯仍是一項重大的挑戰。IBM的Watson曾在Jeopardy!大賽中戰勝人類對手,展現了人工智能的潛力,但是它接受的是文字而非語音。2012年,微軟亞洲研究所曾經進行過“語音機器翻譯實時演示”,通過神經網絡技術的運用,研究人員將語音識別中的單詞錯誤率降低了30%,但是,這套系統并不完美,距離現實應用仍有很長的距離。
不過,聯網設備會實現指數級增長,使未來網絡具備更強的計算能力。根據經合組織2013年的一份研究,當萬維網發展50年后,全球的聯網設備將會達到500億臺。“‘巴別魚’系統將會逐漸變為現實,因為大規模的網絡資源為即時語音翻譯提供了基礎,”Shadbolt說,“如果在25年內,我們仍然沒有基于藍牙、可以放在耳中的翻譯器,我會感到驚奇的。”
Shadbolt認為,lifelogging(生命記錄)將是網絡的未來。人們的所見所聞將通過聯網設備自動上傳,變成被分析的數據,“人們越來越多地把生活放在網上,科技公司和其它商業公司會設法從中盈利。”
同時,移動網絡的發展,聯網設備的增多,意味著網絡也會發生新的變化。“Google搜索的索引使用的是網頁間的關聯,”他說,“但是,當人類或機器間的聯系無法以傳統方式理解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隨著‘機器網絡’的到來,或許會出現其他形式的搜索。”
在未來,我們將會因網絡而變得更加聰明,在機器輔助下實現“智力擴增”,但技術的發展也并非沒有負面影響,Shadbolt提到了“網絡恐怖主義和網絡犯罪”,以及圍繞網絡安全展開的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