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光谷給自己定下的兩個新目標是:企業總收入將力爭達到8500億元,成為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驗區。回顧2013年光谷取得不俗成績,其中有兩點值得我們去關注。
關鍵詞一:產業創新
作為東湖高新區的傳統優勢產業,去年,光電子信息產業總收入突破2500億元。其中,光電子器件及激光產業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
同為國家級試點,光谷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態勢也可圈可點,僅去年就有12個項目建成投產,行業總收入達到500億元。
“創新是光谷的傳家寶。”在現場,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表示,光谷已明確12個新興產業發展方向,“今年,財政預算的70%將用于產業創新”。
據介紹,僅去年一年,光谷專*申請就超過1.2萬件,占武漢的半壁江山,其中,300多項科技成果成功轉化。
“光谷高科技企業數量已進入第一方陣。”武漢市政協副主席、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文彤介紹稱,去年,光谷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91家,“增長數量是五年來最多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東湖高新區去年新注冊企業數量達到3900多家,也就是是說,光谷平均每個工作日就出現15家新公司。
不斷加快創新驅動,使得以光谷為核心的武漢東湖高新區總收入年年邁上新臺階。
“一個國家只是經濟體量大,還不能代表強。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培養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1013年7月21日在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光谷展示中心考察時的講話
■“光谷,光剩骨頭”、“光谷,光著屁股”。10多年前,不少人這樣調侃新生的武漢·中國光谷。如今,光谷已和黃鶴樓、長江大橋一樣,成為武漢的標志。
■光谷地理上并無“谷”,而是1991年成立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2001年,光谷成為中國第一個光電信息產業基地;2006年,光谷被國家列為重點建設的六大高新區之一;2009年,繼中關村之后,光谷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二個自主創新示范區。
■自主創新是光谷的靈魂。從原始面積僅24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一躍成為武漢經濟的騰飛之翼、中國科技產業的追“光”之谷。
光谷2.37萬家企業,80%都是利用本地創新成果轉化的企業。
2013年7月,科技部發布《關于認定第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的通知》,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創新型產業集群入選,此次全國共有10個產業集群入選。利用本地創新科研成果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這是光谷對全國的貢獻。
去年,光谷新成立9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增3家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區、獲批武漢國家激光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科技保險試點進展順利。
2013年6月下旬,東湖高新區正式啟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力爭在激光加工、光纖材料、生物制藥等領域提出國際標準提案,建立“光谷標準”,掌握高新產業發展話語權。
華工激光全球首創全自動化數控激光切管生產線、武漢新芯研制出世界最快45納米閃存、精倫電子推出全球首款語音操縱智能電視盒、全真光電改寫我國顯示產業“缺芯少屏”歷史、經緯視通研制出國內首個360度全景攝像機。這些只是在創新成果上“光谷貢獻”的一小部分。
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工委書記胡立山介紹說,“光谷是創新的理想之地”,在2012年,光谷申請專*7198件,平均每天20件,其中發明專*3253件,平均每天10件;注冊企業已達2萬多家,每年以注冊企業2000家以上的速度增長,今年一季度新注冊企業800多家,平均每天注冊企業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