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充換電技術不斷突破,有力支撐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但其中仍有不少“堵點”亟待疏通。
充電樁規模大增
合理布局仍是關鍵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充電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基本能夠滿足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需求。中國充電聯盟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達187.1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同比增長106.3%、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同比上升352.6%。截至今年9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達448.8萬臺,同比暴增101.9%。
對此,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指出,“目前國內部分地區購車免費送充電樁,相當于每輛車都可以匹配一個充電樁,帶動了充電樁市場增長。另外,也有不少城市允許車主充電時免費停車1-2小時或買車送充電費,這些都有效提高了用戶使用公共充電樁的積極性。”
不過,充電市場仍存在部分地區充電排隊時間過長以及部分充電樁利用率偏低等問題。業內人士提醒,充電樁布局是否合理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重要因素,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大數據在充電樁規劃中的作用,合理選址。
換電模式要普及
統一標準迫在眉睫
充電樁之外,作為電動汽車的另一重要補能技術,換電模式近幾年也頗為火熱。通過換電,電動汽車能夠在短時間內“滿血復活”,是解決充電時間過長的理想方案之一。
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換電站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中國充電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共有換電站1582座。另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25年,主要企業規劃建設的換電站將超過3.3萬座。
不過,目前我國換電站普及率還遠不如充電樁。作為典型的重資產行業,目前換電站企業尚未進入盈利期。據悉,標準不統一是限制行業發展的首要難題。記者了解到,換電模式要想獲得市場認可,需要有統一的電池和換電標準。目前各主機廠電池包尺寸不一致是換電面臨的主要挑戰。
“企業各自建立不同的換電站,消費者只能到購車企業更換電池,極不方便。換電模式如果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解決‘統一標準’的問題。”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行業專家坦言。
對此,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充換電等基礎設施標準,明確車電分離管理細則和快充快換等技術標準。“在確保安全、鼓勵提速的同時,要避免不同規格的補能設施重復建設以及充換電接口互不兼容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地已發布地方標準,推動換電模式統一標準。例如,今年6月,成都發布《交通基礎設施施工設備的充換電技術標準》,在設備結構與充換電交互等核心技術領域推行標準化;7月,包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通過了地方標準《電動中重卡共享換電站建設及換電車輛技術規范》的審定。
快充技術受追捧
支撐行業高速發展
此外,快充等技術對電動汽車產業的賦能也正在加強。今年以來,諸多新能源車企陸續發力超級快充。
今年8月,小鵬汽車推出旗艦車型小鵬G9,并配套專用快充樁,車輛只需5分鐘就能補充200公里續航,對于小鵬G9570公里的續航,15分鐘即可充滿電;2021年上市的廣汽埃安AIONVPlus則搭載了廣汽埃安全新的超充技術——A480超級充電樁,可實現6C的高倍率充電,充電5分鐘續航里程可增加112千米。
業內人士認為,在快充技術的加持下,電動汽車充電慢、充電難等頑疾將得到緩解。隨著大功率充電技術的應用,公共充電場站有望實現“加油站模式”。“快充技術有望進一步提升充電樁利用率,并為運營商帶來更好的效益、為用戶帶來更佳的使用體驗。”張翔說。
分析機構對快充技術前景同樣持樂觀態度。西部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的不斷增長,車樁比居高不下導致‘等樁難’等問題突出,多家車企已應用高電壓快充,快充元年正乘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