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的工業機器人幾乎都是外商品牌”。拓墣產業研究所產業顧問柏德葳近日在上海表示。根據市場統計,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市場為外商廠商所壟斷,日系品牌廠商占52%,歐洲廠商占30%,剩余約10%為中國大陸廠商。
由于機器人產業進入門檻相當高,因此全球機器人市場排名前四大廠商分別為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ABB與KUKA,合計達50%的市場占有率。
而另一方面,未來30年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市場將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為此,全球品牌機器人大廠積極擴大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的機器人業務銷售規模,包括發那科、安川電機、ABB與KUKA等均積極在中國大陸卡位、設廠。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中國大陸的工業機器人雖然產業化初步取得一些進展,但由于在精度、速度等方面不如國外廠商同類產品,致使這些產品產業化應用程度較低,市場份額很;一些產品的技術水平僅僅相當于國外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水平。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數據統計中心主任李曉佳表示,2013年中國購買并組裝近3.7萬臺工業機器人,其中外資機器人普遍以6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為主,幾乎壟斷了汽車制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占比96%。而國產機器人主要應用還是以搬運和上下料機器人為主,處于行業的低端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與國外差距有進一步被拉大的風險。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工業機器人缺乏品牌認知度,最大的機器人企業年產機器人僅有幾千臺。隨著國外機器人企業紛紛將我國作為生產基地,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企業發展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同時,由于關鍵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產業空心化風險擴大。柏德葳表示,工業機器人三大關鍵部件(電機和服務器、減速機、控制系統)主要來源于國外,中國大陸廠商相對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研發制造能力,長期依賴進口。由于產業鏈上游無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撐,因此將長期受制于人。
中國成全球第一工業機器人市場 各國廠商瞄準中國
如果說幾年前許多人對工業機器人還稍感陌生的話,那么現在“機器人時代”已悄然降臨身邊。
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中國自2013年開始就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業界預測不久中國還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產地。
然而,在一片看似繁盛的背后,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卻又深陷尷尬境地:外資品牌占據國內市場絕對份額,關鍵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本土產業面臨“空心化”風險……
專家呼吁,未來10年將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黃金期,中國機器人產業要積極加大技術創新,擴展行業應用,在中外博弈中爭奪市場話語權。
在近期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以瑞士ABB、日本發那科(Fanuc)、德國KUKA、安川電機(Yaskawa)全球四大家族領銜的近110家中外機器人廠商悉數亮相,重磅展示了工業機器人領域最尖端的技術及全系列產品,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
在該次展會上,本報記者看到,眾多展品都是從國外空運而至,首次在中國展出。ABB展出了面向未來的人機協作產品YuMi雙臂機器人;日本發那科公司展出了一款綠色協同作業機器人,并在中國首次發布了世界第一臺7軸靈敏型機器人LBR iiwa;除此之外,焊接機器人、機器人包裝、機器人搬運、機器人激光切割,機器人打磨等也都被一一展示。
各大機器人廠商之所以不遺余力地到工博會上登臺亮相,是因為被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所蘊含的巨大商機所吸引。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2013年中國大陸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6600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預期2014年銷售量可望增至50100臺。
據專家介紹,2000年到2003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幾乎為零;從2004年到2008年,機器人進入到起步階段,市場規模約幾千臺;從2010年至今,則開始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將快速增長,年增長達到25%以上,到2017年市場銷量將達到10萬臺,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超過40萬臺。
另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全球機器人平均密度值為51,而中國大陸僅為15,“巨大的差距也意味著無限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