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監會2日在京發布的《風電安全監管報告》稱,為促進風電可持續發展,我國將研究制定調峰調頻電源的電價補貼、分散式風電上網電價等風電電價政策,以及引導部分風電就地消納的產業政策。
報告稱,電監會將推動制定與《可再生能源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規及政策,制定持續穩定的風電電價補貼政策,并提高電價補貼的時效性。其中,為促進風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將制定調峰調頻電源的電價補貼政策及風電接入系統工程造價的補償標準;為促進風電消納,將制定分散式風電上網電價、電源側峰谷電價及用戶側可中斷負荷電價。
為解決風電集中開發地區風電消納難和遠距離輸送不經濟的問題,電監會將推動制定產業政策,鼓勵風電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發展比較優勢產業,就地消納部分風電。為提高電網調峰調頻能力,將加快推進水電、抽水蓄能電站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燃氣電站建設。為協調風電場和電網的建設、提高風電開發利用效率,將做好風電電源配套送出輸電線路的同步規劃和建設。
報告稱,去年以來我國風電機組故障頻發,且呈上升趨勢。2011年1-8月份,全國共發生193起風電機組脫網事故。國家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說,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發生的4起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事故,暴露出風電運行不穩定、風電規劃建設不協調、風電接入和消納困難、設備制造產業整體競爭力較低等問題。
今年8月電監會啟動了全國風電大檢查。報告稱,目前全國34個重點風電場的434萬千瓦機組完成了低電壓穿越能力等相關技術改造。被檢查的360個并網運行風電場和80個在建風電場中,目前已有53%完成了安全整改。
但風機并網檢測工作的進展緩慢,風機排隊待檢情況嚴重。報告透露,全國僅有1家有資質的檢測機構,而需要改造的舊風機和新建投產風機的數量龐大、機型繁雜。截至9月底,全國80多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和幾百個機型中,僅有13家制造企業的13種機型通過了低電壓穿越能力檢測和功率特性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