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建2011年初已向證監會提出申請上市要求。但當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使得這一工作戛然而止。經歷了20余月的停滯后,中國核建終于再次踏上IPO之旅。
居安思危謀上市
中國核建融資規模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根據國家環保部公示,中國核建擬首發不超過5.25億股,募集總額為18億元。雖然中國核建融資規模不比動輒百億的上市“大佬”,但企業謀求上市的目的,卻仍無法擺脫“圈錢”的猜想。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27日,A股IPO在審待發企業的數量超過800家。不可否認,這其中為數不少的企業期望通過上市募集資金“救急”。對此,中國核建股份公司總裁祖斌表示,“對中國核建來說,上市是企業提升競爭力和增強發展動力的一種手段,是自加壓力。”
2008年前后,新一輪核電建設熱潮到來。體制變革成為中國核建適應市場的必然選擇。
當時中國核建即期望通過改革適應核電發展的新形勢,并將中國核建改革的目標明確為打造合格的上市公司。
披荊斬棘推改制
如不出意外,按照目前中國核建申報上市的步伐,其將成為資本市場上核電站工程建設的第一股。
事實上,從確定上市目標,到目前基本具備申報條件,中國核建籌備上市的過程可謂漫長,其中曲折一言難盡。
改制之痛在于傷筋動骨,中國核建也不例外。以上市為目標的改制,成為曾讓很多中國核建人難以接受。小富即安是中國核建推行改制的障礙。有些老員工提出:“一家以建筑安裝為主的企業,又是軍工企業,謀求上市是否有必要。很多中國核建人對改制上市提出疑慮!
“公司制改革是企業發展的方向,如果不進行改造,企業自身困難就沒法解決! 祖斌說。最終,在中國核建高層多次答疑解惑,不斷擺明利害下,中國核建人從思想上開始接受。
難以形成統一的認識是推進改制的難點,而資產的重組和劃分、利益的再分配則擁有足以左右改革成功與否的能量。改制最難啃的“骨頭”,還要數治理結構上的完善。一個有著較長發展歷史的軍工企業若想做強做優,唯有建立完善、規范的經營管理體制。這種規范,不僅要體現在中國核建總部,更要體現在整個股份公司治理結構上。
為了規范運作,進一步加強董事會獨立性,中國核建對控股子公司設置了專職董事長、專職董事和外部董事,通過戰略方向的把控、文化上的統一等,對二級公司進行有效的管理,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2009年11月,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成功改制;2010年年初,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成立……
2011年1月19日,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先行一步的中國核建改革,為央企整體改制上市做出了表率。
穩健發展回報投資者
作為股份多元的公司,上市后的中國核建將迎來眾多戰略投資者和中小股東,這將為企業發展增添新的動力。因此中國核建首先要做的就是與監管機構及投資者建立起互信關系。
除建立規范透明的公司運作外,還要從保持企業的穩健經營開始。對此,中國核建充滿自信。此前三年,中國核建在營業收入和利潤上一直保持著20%以上的增長速度!
顯然,作為上市公司,僅僅幾年保持增長是遠遠不夠的,長久的增長動力才能給予投資者信心。從之前的核電建設來看,中國核建保質保量地承擔了國內所有核電站的安全建設,這是企業業務發展的一個基石。核電工程帶來的營業收入是穩定的,但要實現持續穩健增長勢頭,還必須依托核電管理的品牌優勢。目前,在國內一些諸如石油石化等能源大型項目建設上,中國核建已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中國核建期望憑借自身品牌在國際核電業界具有較大影響力,在海外市場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