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專家提醒,即使目前國家已批復前期工作的395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到2015年全部建成,實現國家500萬千瓦的“十二五”海上風電規劃目標也困難。
“目前中國海上風能資源評價工作還未系統開展,海洋水文測量、海底地質勘查工作也較薄弱,且這些工作條件艱苦、周期長,影響了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中國水電(601669,股吧)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下稱“水電總院”)副總工程師易躍春表示。
海上風電行業回暖
目前,全國17個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已獲得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總裝機容量395萬千瓦,此外,還有28個項目正在爭取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總裝機容量850萬千瓦
2012年底,龍源電力江蘇如東縣15萬千瓦海上示范風電場全部竣工投產是中國風電行業逐步回暖的標志,預示著我國海上風電規模化時代即將來臨。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已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共計約389.6萬千瓦,是除英國、丹麥以外海上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
今年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修改
目前,全國17個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已獲得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總裝機容量395萬千瓦,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蘇、上海、福建、廣東、浙江等省市。在上海東海大橋的海上風電場,一期10萬千瓦34臺風機成功并網后,二期工程項目總裝機容量11.66萬千瓦,預計2013年下半年開工。與此同時,上海臨港一期的10.2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長江三峽集團在響水的2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山東魯能在江蘇東臺開發的2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均預計在2014年初開工建設。
此外,還有28個項目正在爭取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總裝機容量850萬千瓦。從政府規劃到工程建設,海上風電正走出寒冬,重新揚帆起航。
快速發展暗藏危機
中國風電產業在核心技術還未消化的情況下,就簡單裝配,快速擴張。企業出于對利益的追求,打價格戰,導致設備商沒錢賺,產業進入整合淘汰階段。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主要風電設備制造企業40%以上的產能也處于閑置狀態
但快速發展背后潛伏著危機。
首先是虧損問題。上海電氣(601727,股吧)風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琦表示,現在風電行業是全面虧損,做得越多,虧得越大,“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的話,整個產業都會崩潰。”劉綺指出,自2009年以來,由于產能擴張以及搶占市場份額的競爭,風電設備的價格從每千瓦6000多元一路下跌到了3000多元,低價之下,設備質量難以保證。
在討論環節,劉琦還不點名地批評了華銳風電(601558,股吧),盡管華銳風電副總裁陳黨慧就坐在劉琦身邊。“目前這種狀況是如何開始的?首先,設備廠有很大的責任,甚至是最大的責任。中國風電產業發展迅速,整個產業良莠不齊。在投資驅動下,中國風電產業在核心技術還未消化的情況下,就簡單裝配,快速擴張。”劉琦稱,“有的企業在國內的生產基地布點一下子達到了十幾個、二十幾個,產值在短時間內達到了全球第二。但是自己的能力能夠支撐這一地位嗎?”
劉琦認為,正是風電制造商的不冷靜,把這個行業給做壞了,做爛了,“為了獲得訂單,于是有很多潛規則,都沒法擺到臺面上。”
事實上,在2011年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上,龍源電力的總經理謝長軍就直指華銳風電的產品質量問題,在龍源電力運營的如東潮間帶項目運行一年多后,華銳風電兩臺海上風機中就有一臺換了電機,可用率只有80%多。也有人曾暗示如東潮間帶項目中有一臺2.5萬千瓦的海上風機安裝了一年多之后,仍然無法發電。可見,如何保證設備的質量、提高設備利用率是海上風電發展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對于產品海上風電問題,陳黨慧也表示,“當風電設備在每千瓦6000元、5000元乃至4000元的時候是設備商有錢賺,開發商賺錢難。”企業出于對利益的追求,打價格戰,導致設備商沒錢賺,產業進入整合淘汰階段。風電行業的虧損,設備商和投資開發商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味快速擴張,導致行業的泡沫。
除上述兩個問題以外,產能利用效率不高、有產值沒效益、有裝機沒電量、有生產能力沒有核心技術等問題也是海上風電產業發展中的絆腳石。據了解,2011年,西北電網“棄風”比例接近20%,華北電網“棄風”比例也接近14%。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瓦時,中國主要風電設備制造企業40%以上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
389.6 萬千瓦
截至2012年底,中國已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共計約389.6MW,是除英國、丹麥以外海上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
500 萬千瓦
根據《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2020年底達到3000萬千瓦
降3000 元/千瓦
自2009年以來,由于產能擴張以及搶占市場份額的競爭,風電設備的價格從每千瓦6000多元一路下跌到了3000多元
200 億千瓦時
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瓦時,中國主要風電設備制造企業40%以上的產能也處于閑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