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吉林省白城市的華能洮北風電場,天很藍,風很大,成片矗立著的巨大風車,有的在勻速轉動,有的卻靜立不動。相隔不遠的大唐向陽風電場也是如此……
這是為何?風況難得的好,很多風機卻“停工”,是壞了嗎?科技日報記者采訪得知,很多風電場是不得已關了風機,因為電發多了也賣不出去。
日前,科技日報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吉林。吉林省能源局副局長鄭建林說,吉林電力市場供大于求,進入“十二五”,風電棄風問題更加嚴重,2012年棄風率高達31.2%。
棄風限電,只為火電“讓路”
為何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棄風限電現象?鄭建林說,這是由于吉林電力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電源結構不合理,火電的熱電聯產機組比例過大,隨著新增風電和火電并網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吉林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緩慢,加劇了風電棄風限電的情況。
國能公主嶺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江告訴記者,今年吉林省發電裝機容量2200萬千瓦,而全省用電負荷僅550—700萬千瓦。電是即發即用,無法儲存的,因此,國能公主嶺生物發電公司長期被限發,甚至只能發電50%。截至7月底,發電量受調度限負荷影響1239.8萬千瓦時,造成企業今年1—7月份運營狀況欠佳。
洮北風電場是我國第一個一次性投產5萬千瓦級的風力發電場,經測算,其盈虧平衡點在年風電場可利用1560小時左右。華能洮北風電場總工程師張維龍說,2012年風電場可利用小時下降到1420小時,即使今年上半年,在風況同比有明顯提高的情況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也只有837小時,仍然處在全國最低水平。此外,今年1—7月,限電率達35%,企業減少利潤3959萬元。
不過,對吉林的可再生能源企業來說,一年最難熬的日子是在冬季供暖季。鄭建林說,與非供暖季相比,供暖季時間段棄風電量大,棄風比例高,一般在30%—50%。“主要原因是冬季熱電聯產機組保熱運行,擠壓風電并網空間。”
其實,吉林并非是一個煤炭大省,全省煤炭儲量26.24億噸,僅占全國總量的0.3%,2012年消耗1.02億噸標煤,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超過70%,自給率不足43%。
吉林省能源局新能源處孫銳說,北方社區冬季供暖基本靠熱電聯產,即用火電廠發電時產生的蒸汽為用戶供熱。
“十一五”期間,吉林各地上了很多熱電聯產的火電機組,冬季為保證供暖需求,火電廠優先發電,進而擠壓了風電發電份額。此外,吉林各地都有自己的規劃,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也快速增長。
據統計,2005年,吉林省風電并網裝機僅7.9萬千瓦,占吉林電力總裝機比重的0.777%,到2012年底,風電裝機達329.88萬千瓦,占總裝機13.75%,年均增長率70.4%;2005年風電發電量0.5億度,占總發電量0.1%,2012年風電發電量43.9億度,占總發電量的6.15%。
孫銳表示,吉林電力需求不是很大,風電的快速發展與用電量,以及電源結構不合理,熱電聯產機組比例過大之間必然產生巨大矛盾。
電網建設追不上風電發展,發得出送不走
既然本地消納不了,那電力能否外送?“一個5萬千瓦級的標準風力發電場,建設周期在半年左右,但電網的建設周期要遠超過這個時間,兩者建設周期的不協調,導致風電場等發電后難以及時外送。”孫銳說。
此外,吉林風電富集地區位于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當地用電負荷小。受吉林省電網架構影響,風電無法送到中東部,不能在全省范圍內消納風電。“加上周邊的遼寧、黑龍江、蒙東等地區電力也富裕,在東北電網內消納風電量十分有限。”鄭建林說。
“由于諸多原因,2012年吉林不僅風電、生物發電量降到了最低點,火電企業的發電情況也是如此。目前,國家和省里都已出臺規定,限制熱電聯產機組的發展。”孫銳說。
財政補貼總是晚來一步,“風機”背著包袱“轉”
讓這些可再生能源企業愁眉不展的還有電價補貼遲遲不到位。
杜江說,可再生能源電費結算分標桿電費和補貼電費兩部分,吉林省電力公司當前能做到按月結算標桿電費,但補貼電費結算因為國家統配結算政策影響,遲遲不能到位。“2012年全年補貼電費直至2013年1月方一次性結清;2013年本應按月結算的補貼電費,一季度的5月份才得以結清,二季度的至今仍未結算,給企業資金周轉帶來較大困難。”
張維龍也介紹說:“洮北風電場一、二期上網電價0.61元/千瓦時,二期機組享受0.01元/千瓦時的接網補貼。如今,一、二期2011年1—12月,2013年4—7月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未結算,二期2010年10—12月、2011年1—12月和2013年4—7月的接網費未結算;風電場三期項目上網電價0.58元/千瓦時,三期2013年4—7月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未結算……可再生能源補貼累計拖欠5397萬元。”
國能公主嶺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紅兵補充說,生物發電原料主要是玉米秸稈等,目前電廠對玉米秸稈的收購價是275元/噸。“補貼遲遲不到位,但是我們向農民收玉米秸稈時必須現金支付,這樣一來,出現的資金缺口必須從銀行貸款解決。于是,每個月企業多付銀行利息200多萬元,年利息支出超2000萬,這也成為企業的一個巨大負擔。”
由于無法足額發電,企業收來的大量玉米秸稈等必須儲存起來。“儲存需要大場地,還有很大的防火安全壓力,秸稈等生物燃料容易腐爛,都給企業造成額外的損失和負擔。”王紅兵說。
期待電網電站建設能快一點
當記者問及企業還需要國家出臺哪些政策時,大唐向陽風電有限公司書記張學政等均表示:“我們希望能遵守國家有關法規,全額收購再生能源的發電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第十四條規定,電網企業應當與依法取得行政許可或者報送備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簽訂并網協議,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并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上網服務。
鄭建林說:“我們希望能盡快開展洮南、長嶺500千伏變電站建設工作。”
白城市政府副秘書長孫曉東說,在白城市,國家和吉林省電網公司規劃了3個500千伏特高壓電站。目前,甜水500千伏特高壓電站已建成并投入運營,極大緩解了白城市電力輸出壓力;通榆縣規劃的500千伏特高壓電站建設手續辦理完畢,近期將啟動建設;洮南市500千伏特高壓電站有望在2014年開工建設。3個站建成后年輸電能力達660萬千瓦,但是按照白城市電力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末期,裝機將超過750萬千瓦,還有近100萬千瓦電送不出去。
“希望國家和省電網在已建設、規劃的3個站基礎上,在大安市等再建設2個500千伏特高壓電站。”孫曉東說。(
這是為何?風況難得的好,很多風機卻“停工”,是壞了嗎?科技日報記者采訪得知,很多風電場是不得已關了風機,因為電發多了也賣不出去。
日前,科技日報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吉林。吉林省能源局副局長鄭建林說,吉林電力市場供大于求,進入“十二五”,風電棄風問題更加嚴重,2012年棄風率高達31.2%。
棄風限電,只為火電“讓路”
為何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棄風限電現象?鄭建林說,這是由于吉林電力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電源結構不合理,火電的熱電聯產機組比例過大,隨著新增風電和火電并網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吉林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緩慢,加劇了風電棄風限電的情況。
國能公主嶺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江告訴記者,今年吉林省發電裝機容量2200萬千瓦,而全省用電負荷僅550—700萬千瓦。電是即發即用,無法儲存的,因此,國能公主嶺生物發電公司長期被限發,甚至只能發電50%。截至7月底,發電量受調度限負荷影響1239.8萬千瓦時,造成企業今年1—7月份運營狀況欠佳。
洮北風電場是我國第一個一次性投產5萬千瓦級的風力發電場,經測算,其盈虧平衡點在年風電場可利用1560小時左右。華能洮北風電場總工程師張維龍說,2012年風電場可利用小時下降到1420小時,即使今年上半年,在風況同比有明顯提高的情況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也只有837小時,仍然處在全國最低水平。此外,今年1—7月,限電率達35%,企業減少利潤3959萬元。
不過,對吉林的可再生能源企業來說,一年最難熬的日子是在冬季供暖季。鄭建林說,與非供暖季相比,供暖季時間段棄風電量大,棄風比例高,一般在30%—50%。“主要原因是冬季熱電聯產機組保熱運行,擠壓風電并網空間。”
其實,吉林并非是一個煤炭大省,全省煤炭儲量26.24億噸,僅占全國總量的0.3%,2012年消耗1.02億噸標煤,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超過70%,自給率不足43%。
吉林省能源局新能源處孫銳說,北方社區冬季供暖基本靠熱電聯產,即用火電廠發電時產生的蒸汽為用戶供熱。
“十一五”期間,吉林各地上了很多熱電聯產的火電機組,冬季為保證供暖需求,火電廠優先發電,進而擠壓了風電發電份額。此外,吉林各地都有自己的規劃,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也快速增長。
據統計,2005年,吉林省風電并網裝機僅7.9萬千瓦,占吉林電力總裝機比重的0.777%,到2012年底,風電裝機達329.88萬千瓦,占總裝機13.75%,年均增長率70.4%;2005年風電發電量0.5億度,占總發電量0.1%,2012年風電發電量43.9億度,占總發電量的6.15%。
孫銳表示,吉林電力需求不是很大,風電的快速發展與用電量,以及電源結構不合理,熱電聯產機組比例過大之間必然產生巨大矛盾。
電網建設追不上風電發展,發得出送不走
既然本地消納不了,那電力能否外送?“一個5萬千瓦級的標準風力發電場,建設周期在半年左右,但電網的建設周期要遠超過這個時間,兩者建設周期的不協調,導致風電場等發電后難以及時外送。”孫銳說。
此外,吉林風電富集地區位于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當地用電負荷小。受吉林省電網架構影響,風電無法送到中東部,不能在全省范圍內消納風電。“加上周邊的遼寧、黑龍江、蒙東等地區電力也富裕,在東北電網內消納風電量十分有限。”鄭建林說。
“由于諸多原因,2012年吉林不僅風電、生物發電量降到了最低點,火電企業的發電情況也是如此。目前,國家和省里都已出臺規定,限制熱電聯產機組的發展。”孫銳說。
財政補貼總是晚來一步,“風機”背著包袱“轉”
讓這些可再生能源企業愁眉不展的還有電價補貼遲遲不到位。
杜江說,可再生能源電費結算分標桿電費和補貼電費兩部分,吉林省電力公司當前能做到按月結算標桿電費,但補貼電費結算因為國家統配結算政策影響,遲遲不能到位。“2012年全年補貼電費直至2013年1月方一次性結清;2013年本應按月結算的補貼電費,一季度的5月份才得以結清,二季度的至今仍未結算,給企業資金周轉帶來較大困難。”
張維龍也介紹說:“洮北風電場一、二期上網電價0.61元/千瓦時,二期機組享受0.01元/千瓦時的接網補貼。如今,一、二期2011年1—12月,2013年4—7月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未結算,二期2010年10—12月、2011年1—12月和2013年4—7月的接網費未結算;風電場三期項目上網電價0.58元/千瓦時,三期2013年4—7月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未結算……可再生能源補貼累計拖欠5397萬元。”
國能公主嶺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紅兵補充說,生物發電原料主要是玉米秸稈等,目前電廠對玉米秸稈的收購價是275元/噸。“補貼遲遲不到位,但是我們向農民收玉米秸稈時必須現金支付,這樣一來,出現的資金缺口必須從銀行貸款解決。于是,每個月企業多付銀行利息200多萬元,年利息支出超2000萬,這也成為企業的一個巨大負擔。”
由于無法足額發電,企業收來的大量玉米秸稈等必須儲存起來。“儲存需要大場地,還有很大的防火安全壓力,秸稈等生物燃料容易腐爛,都給企業造成額外的損失和負擔。”王紅兵說。
期待電網電站建設能快一點
當記者問及企業還需要國家出臺哪些政策時,大唐向陽風電有限公司書記張學政等均表示:“我們希望能遵守國家有關法規,全額收購再生能源的發電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第十四條規定,電網企業應當與依法取得行政許可或者報送備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簽訂并網協議,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并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上網服務。
鄭建林說:“我們希望能盡快開展洮南、長嶺500千伏變電站建設工作。”
白城市政府副秘書長孫曉東說,在白城市,國家和吉林省電網公司規劃了3個500千伏特高壓電站。目前,甜水500千伏特高壓電站已建成并投入運營,極大緩解了白城市電力輸出壓力;通榆縣規劃的500千伏特高壓電站建設手續辦理完畢,近期將啟動建設;洮南市500千伏特高壓電站有望在2014年開工建設。3個站建成后年輸電能力達660萬千瓦,但是按照白城市電力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末期,裝機將超過750萬千瓦,還有近100萬千瓦電送不出去。
“希望國家和省電網在已建設、規劃的3個站基礎上,在大安市等再建設2個500千伏特高壓電站。”孫曉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