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是現代國民經濟發展基礎。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國家電網已建成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兩交兩直’特高壓工程。特高壓已成為國家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
加快推動建設特高壓三大效益:
按照國家電網規劃,2015年國家電網跨省跨區電力流超過2億千瓦;2020年國家電網跨省跨區電力流4.5億千瓦。據測算,隨著特高壓輸電的大規模發展,2015年、2020年可分別減少向東中部地區運輸煤炭約3.5億噸、5.5億噸。加快加快發展特高壓跨區輸電,所帶來的效益重重:
1.促進清潔能源健康發展和高效利用。根據國家規劃,2020年全國水電裝機將達到3.5億千瓦,2010~2020年新增1.5億千瓦,其中80%在西南地區。西南水電消納的主要市場在我國東中部地區,規劃外送規模2015年5700萬千瓦,2020年9000萬千瓦。2020年全國風電開發規模將達2億千瓦。為保障風電的高效利用,風電需要跨區域輸送消納接近1億千瓦,跨省跨區消納比重占50%以上。
2.優化配置全國能源資源,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增加電煤消費將是未來煤炭的利用方向。目前我國燃煤電廠主要布局在東中部地區,且未來中東部的煤炭消費量仍會大幅增加。同時,我國煤炭生產未來主要集中在晉、陜、內蒙古、寧、新等西部北部省區,若仍堅持目前在西北部產煤、將煤運輸到東中部發電的傳統模式,煤炭運力緊張、電煤供應保障度不高、電煤價格高企的煤電運矛盾,將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將是最佳選擇。
3.提高運輸效率,節約能源。當前,跨區輸煤輸送的是高熱值的洗精煤。加快發展跨區輸電,將低熱值煤炭就地發電,可以大幅降低能耗高且消耗寶貴燃油的汽車運煤量,從而提高能源輸送的整體效率。測算表明,通過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相比單純的輸煤方式,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可提高0.5個百分點。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的規劃,與傳統輸煤方式相比,到2020年,通過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實現輸煤輸電并舉,減少能耗的經濟價值可達20億元。
電力裝備行業實現三大跨越
特高壓為電力裝備行業帶來了新的契機,令國內電子裝備制造行業立足自主創新,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實現了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重大裝備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大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研制成功了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并成功應用于眾多特高壓交直流工程,填補了國際空白,打破了跨國企業的壟斷和競爭限制,進入了“中國創造”快車道。我國特高壓交直流示范工程建設令中國攀登上了特高壓裝備技術的高峰,實現了我國電力裝備工業三大跨越式發展。
一是產品創新水平國際領先。自主研發成功了國際領先的特高壓交流1100千伏63千安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1000千伏1000兆伏安特高壓單相自耦變壓器、1000千伏320兆乏并聯電抗器、1000千伏200兆乏可控并聯電抗器、±800千伏與±1100千伏換流閥及閥控設備等40多種特高壓交直流重大成套技術裝備,攀登上世界特高壓技術高峰。
二是試驗檢測能力世界領先。通過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造,建立了全球領先的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試驗中心,具備了交流1100千伏、直流±1100千伏等級輸變電設備試驗能力,高電壓、強電流等關鍵試驗能力世界第一,為輸變電行業高端產品研究開發和設計優化奠定了堅實的實證基礎,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三是研究設計能力顯著增強。開展了高電壓絕緣、電磁場、交直流混合場、溫度場、氣流場等基礎研究,實現了從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的重要轉變。設計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動了常規500千伏、750千伏設備的小型化、節能、降耗和降噪,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經濟性。四是裝備工藝水平全面提升。投資數十億元進行生產技術改造,建設了特高壓制造基地,擁有研制生產特高壓等成套技術裝備的能力,國產化制造水平顯著提高。
工控中國認為:振興重大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使命。我國需繼續加快國內電力設備制造業發展,借助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的規劃建設平臺,手牽手團結造機,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