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維權日來臨之際,人們自然聯想到國家質檢總局誓言推進的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2月28日曾經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推動我國質量誠信體系建設,質檢總局將進一步加大監督抽查結果的公開力度,積極推進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建設,對嚴重失信違法的企業在法律上嚴懲、在社會上曝光。這個制度無疑將對電纜業內那些違法企業帶來強大的威懾力,應盡快實施。
其實,各地質監部門每季度公布電線電纜抽檢結果時,都在總結報告后附上不合格企業名單,列明企業名稱、產品型號、規格以及商標等資訊。從上了臺面的情況來看,那些不合格的企業,基本上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廠,甚至在本地都沒聽說過。正是這些小工廠的產品不合格拉低了某省、市電線電纜行業的產品合格率指標,造成極壞的影響。
從2011年質檢總局發起電線電纜行業整治運動以來,2012年度國家聯動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全國電線電纜產品合格率平均水平從以前的60%左右提升到了88%以上,還有10%以上的產品不合格。這顯然是一個很不錯的行業整治成績,但距離國民的要求還有差距。
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吳長順介紹,我國電纜產品的質量不合格,40%是人為的。這里要分清兩種情況:一是有些小企業根本就是粗制濫造、偷工減料、與經銷人勾結在一起欺騙消費者;二是有些企業完全有能力做好,可他們大言不慚地?"不是做不好,而是不想做好"。我們無法統計這兩類企業的具體數目比例,不過看來一定是后者占多數。也就是說,市場上那些不合格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是那些"有能力做好、而不想做好"的企業制造并入市的。對這兩類企業,應該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上榜黑名單,讓他們感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樹立職業道德,直至訴諸法律處置。
據說,地方質監部門已經建立了企業質量檔案,對企業進行質量跟蹤監督,但仍然有那么多企業敢于頂風違規。有人分析,這些小企業自身已經具有"免疫力",但這種"免疫力"來自何方?這些產品抽檢不合格的小企業一般都有3C認證證書、合格檢驗報告,有的甚至亮出地方注明商標證書以及其他獲獎證書。
對于一些小企業的這種免疫力,吳長順特別指出,現在僅僅強調從源頭抓質量已經不適應實際情況。現在,全國以"國家級"名義命名的電線電纜檢驗機構有十幾家,還有多如牛毛的各個行業的質檢機構。它們的檢測手段和檢測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對違規企業有意"放水",不按標準要求檢驗,形成了嚴重的執法抽查心態扭曲,失去了公平、公正,導致產品檢驗工作的混亂。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實事,對這些違規檢驗機構也應該建立一個黑名單,而不僅僅只是把打擊目光瞄準偽劣產品制造的"源頭"企業。
當然,打擊偽劣產品、維護消費者權益,已是世界性的話題。世界各國都在打假,有的真打,有的假打。而有些外國人卻一直把假冒偽劣產品的帽子戴在中國企業頭上,這既是對我們的侮辱,也是對我們的警示。我們不需要外國人對我們的產品質量說三道四,我們自己應該培育出強勁的自我整治能力。
這正如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所說,要正視和解決電線電纜質量問題,以更加堅決的決心、更加科學的理念、更加有效的實干舉措,努力破除電線電纜質量提升存在的機制束縛,努力轉變監管職能、推動制度優化,加快建設政府手段、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協同運轉的質量提升工作機制。
質量黑名單制度應該是個好東西,希望盡快實施,把嚴重失信違法的電纜企業和質檢機構列入黑名單,把他們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并施以經濟重罰和法律嚴懲,規范產品交易,凈化產品市場,使電線電纜行業整治登上新臺階,取得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