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十八大報告指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我國是世界上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能源消耗已經達到世界總能源消耗的11.5%,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俄羅斯的第三大能源生產國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稱,近年來,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上升較快,特別是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增加了保障國內能源供應難度。中國能源儲備規模較小,應急能力相對較弱,能源安全形勢嚴峻。
我國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存儲量,但是目前我國的能源系統還面臨如下一些問題: 第一,能源資源總量多,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人均耗能及人均電力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占世界1/5的人口僅消費世界能源的1/9,人均耗能大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第二,能源資源、能源生產與經濟布局不協調。我國80%的能源資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而60%的能源消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和南部地區。第三,消費結構不合理,煤炭仍在中國能源消費存量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占能源總消耗的60%以上),發電效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消費比重總體表現為上升趨勢,除此之外,其他能源利用很少,地熱、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在總能源消費中不足1%。第四,能源利用率低、能耗高,能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嚴重。目前, 中國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仍是第二產業,能源利用率低約為32% (美國高達50%以上),電力峰谷差日益增加,能源供應系統抗風險能力不足。據國家發改委稱,目前每百萬美元能耗,中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 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和地區的43倍,是日本的9倍。第五,資源消耗的常規能源依賴導致環境污染嚴重。耗能的迅速增長與能源結構的不合理使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壓力,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溫室氣體排放和臭氧層破壞。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建設穩定,充足,經濟的能源供應系統,確保國家能源安全。首先,從我國能源結構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減少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優化國內能源產業組合,增加石油、天然氣等清潔高效能源在未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大力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核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同時,要從能源資源和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出發,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制定并實施有利于改善環境的技術經濟政策。
其二,一定要提高我國的能源獨立性。一方面,對內我們應當提高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積極開發深水油氣勘探技術,努力從目前重商主義的國際貿易采購進口石油轉型為重工主義的直接開采海陸石油資源,提高我國能源自給能力,從而建立戰略性能源安全體系。同時,要加快我國核能的建設和利用力度。另一方面,對外,我們應當建立穩定可靠的國外能源供應體系。逐步改變單一的石油進口策略,鼓勵中國石油企業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充分利用國際石油資源,分散石油對外依存風險。同時,要通過外交努力,與主要產油國建立良好的政治與經濟關系,比如加強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中亞里海地區的能源合作,早日建立起我國多方位的石油供應安全保障體系,這是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
其三,應當加快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我國在能源方面的立法尚顯不足。根據國外的經驗,我國應當致力于研究、制定涉及能源安全和發展戰略的法律法規,加強能源立法,盡快制定出臺我國的石油法、石油儲備法等法律法規,并根據情況變化做出調整。
其四,堅定不移的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堅持科學發展,低碳發展,綠色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能源消耗已經達到世界總能源消耗的11.5%,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俄羅斯的第三大能源生產國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稱,近年來,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上升較快,特別是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增加了保障國內能源供應難度。中國能源儲備規模較小,應急能力相對較弱,能源安全形勢嚴峻。
我國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存儲量,但是目前我國的能源系統還面臨如下一些問題: 第一,能源資源總量多,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人均耗能及人均電力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占世界1/5的人口僅消費世界能源的1/9,人均耗能大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第二,能源資源、能源生產與經濟布局不協調。我國80%的能源資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而60%的能源消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和南部地區。第三,消費結構不合理,煤炭仍在中國能源消費存量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占能源總消耗的60%以上),發電效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消費比重總體表現為上升趨勢,除此之外,其他能源利用很少,地熱、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在總能源消費中不足1%。第四,能源利用率低、能耗高,能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嚴重。目前, 中國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仍是第二產業,能源利用率低約為32% (美國高達50%以上),電力峰谷差日益增加,能源供應系統抗風險能力不足。據國家發改委稱,目前每百萬美元能耗,中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 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和地區的43倍,是日本的9倍。第五,資源消耗的常規能源依賴導致環境污染嚴重。耗能的迅速增長與能源結構的不合理使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壓力,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溫室氣體排放和臭氧層破壞。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建設穩定,充足,經濟的能源供應系統,確保國家能源安全。首先,從我國能源結構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減少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優化國內能源產業組合,增加石油、天然氣等清潔高效能源在未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大力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核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同時,要從能源資源和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出發,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制定并實施有利于改善環境的技術經濟政策。
其二,一定要提高我國的能源獨立性。一方面,對內我們應當提高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積極開發深水油氣勘探技術,努力從目前重商主義的國際貿易采購進口石油轉型為重工主義的直接開采海陸石油資源,提高我國能源自給能力,從而建立戰略性能源安全體系。同時,要加快我國核能的建設和利用力度。另一方面,對外,我們應當建立穩定可靠的國外能源供應體系。逐步改變單一的石油進口策略,鼓勵中國石油企業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充分利用國際石油資源,分散石油對外依存風險。同時,要通過外交努力,與主要產油國建立良好的政治與經濟關系,比如加強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中亞里海地區的能源合作,早日建立起我國多方位的石油供應安全保障體系,這是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
其三,應當加快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我國在能源方面的立法尚顯不足。根據國外的經驗,我國應當致力于研究、制定涉及能源安全和發展戰略的法律法規,加強能源立法,盡快制定出臺我國的石油法、石油儲備法等法律法規,并根據情況變化做出調整。
其四,堅定不移的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堅持科學發展,低碳發展,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