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解讀內容,《規劃》包括形勢與需求、發展思路和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內容。《規劃》部署了九大重點任務,分別是: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并網技術、支撐電動汽車發展的電網技術、大規模儲能系統、智能配用電技術、大電網智能運行與控制技術、智能輸變電技術與裝備、電網信息與通信技術、柔性輸變電技術與裝備、智能電網集成綜合示范。每項重點任務又包含若干具體任務。據悉,在示范工程和產業培育方面,規劃建成20-30項智能電網技術專項示范工程和3-5項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建設5-10個智能電網示范城市、50個智能電網示范園區。
又訊 京華時報稱,業內人士稱相關板塊未來仍存良好發展機遇。國元證券投資顧問曾宏宇認為,推動智能電網發展涉及眾多板塊,包括清潔能源發電及清潔能源發電設備制造;新材料產業,如光電轉換材料、儲能材料、絕緣材料、超導材料等;電網設備制造,如新興電力電子器件等,相關的板塊和上市公司未來存在良好的發展機會。但此板塊涉及品種較多,對行業專業知識要求較高,建議投資者在對公司有具體認知和了解的前提下進行投資,目前總體市場環境偏弱,以控制風險為主。
《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解讀
問:實施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有何重大意義?
答:智能電網是實施新的能源戰略和優化能源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涵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環節,將廣泛利用先進的信息和材料等技術,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接入與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確保安全、可靠、優質的電力供應。實施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對于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問:當前世界各國智能電網建設的整體形勢如何?
答:世界范圍內智能電網的建設進程已經全面啟動,許多國家都確立了智能電網建設目標、行動路線及投資計劃,同時結合各自地區的監管機制、電網基礎設施現狀和社會發展情況的不同,有針對性地擬定了不同的智能電網戰略。如美國的智能電網計劃致力于在基礎設施老化背景下,建設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電網,并提高用電側效率、降低用電成本;歐盟的超級智能電網計劃則以分布式電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為主要目標,同時注重能源效率的改善和提高。
問:在當前智能電網領域,科研關注的熱點主要有哪些?
答:綜合世界各地區建設智能電網的進程來看,智能電網的關注熱點包括:(1)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接入技術及其與大規模儲能聯合運行技術;(2)大電網互聯及遠距離輸電及其相關控制技術;(3)配電自動化和微網;(4)用戶側的智能表計及需求響應技術。
問:我國發展智能電網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答:總結我國能源和電力發展現狀,面臨兩個基本現實:一是能源資源貧乏,難以支撐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而且能源資源與用電需求地理分布上極不均衡;二是氣候變化催生的低碳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對電力系統發展的壓力迫在眉睫。適應能源需求和氣候變化的壓力,各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目標是作為傳統火力發電的替代電源而非補充電源,而集約化的發展模式帶來的并網技術難題遠遠超越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建設智能電網可以在發電、輸變電、配用電以及電網運行控制等各個環節實現全面的技術跨越,在不斷提升電網輸配電能力的基礎上,通過現代先進技術的高度融合,大規模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提高大電網運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提高電網輸電及供電能力、抵御重大故障及自然災害的能力,提升供電服務能力和水平,實現我國電網的跨越式發展。
問:我國發展智能電網需要對哪些相關產業進行布局?
答:為支持智能電網發展,需要對以下產業進行布局:(1)清潔能源發電,智能電網建設將大幅度提高電網接納間歇性清潔能源發電能力,是清潔能源發電進一步快速發展的前提;(2)清潔能源發電設備制造,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3)新材料產業,如光電轉換材料、儲能材料、絕緣材料、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等;(4)電網設備制造產業,如新型電力電子器件、變壓器等;(5)信息通信、儀器儀表、傳感、軟件等;(6)新能源汽車產業。此外,智能電網還涉及家電等消費類電子產業。
問:《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包括哪些內容?
答:《規劃》共分為五大部分:形勢與需求、發展思路和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問:《規劃》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結合我國國情、滿足國家需求、依靠自主創新、以企業為主體、加強產學研合作、攻克關鍵技術、形成標準體系、完成示范工程、實施推廣應用,加快智能電網產業鏈和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的形成,取得國際技術優勢地位,推動國際標準化工作,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為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國際事務中贏得更大的主動權和影響力。
問:《規劃》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答:突破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電源并網與儲能、智能配用電、大電網智能調度與控制、智能裝備等智能電網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電網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建立較為完善的智能電網產業鏈,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智能電網,推動我國電網從傳統電網向高效、經濟、清潔、互動的現代電網的升級和跨越。示范工程和產業培育方面,建成20-30項智能電網技術專項示范工程和3-5項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建設5-10個智能電網示范城市、50個智能電網示范園區,并通過投資和技術輻射帶動能源、交通、制造、材料、信息、傳感、控制等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建設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核心競爭力強、主業突出、行業領先的大企業。
問:《規劃》部署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答:共有九大重點任務: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并網技術、支撐電動汽車發展的電網技術、大規模儲能系統、智能配用電技術、大電網智能運行與控制技術、智能輸變電技術與裝備、電網信息與通信技術、柔性輸變電技術與裝備、智能電網集成綜合示范。每項重點任務又包含若干具體任務。
問:“大電網智能運行與控制”這項重點任務中需要研究哪些具體技術?
答:如電網智能調度一體化支撐關鍵技術;大電網運行狀態感知、整體建模、風險評估與故障診斷技術;多級多維協調的節能優化調度關鍵技術;在線安全分析并行計算平臺的協調優化調度技術;大電源集中外送系統阻尼控制技術;基于廣域信息的大電網交直流智能協調控制和緊急控制技術等。
問:何為智能電網集成綜合示范?
答:智能電網集成綜合示范就是利用“十二五”863計劃優先啟動的智能電網關鍵技術研發(一期)開發的關鍵技術,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域范圍,建立一個涵蓋發電、輸電、配電、用電、儲能的智能電網的綜合集成示范工程,可實現對智能電網多個領域技術的綜合測試、實驗和示范,并研究智能電網的可行的商業運營模式,形成對未來智能電網形態的整體展示,體現低碳、高效、兼容接入、互動靈活的特點。
問:為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和各項重點任務的順利實施,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理機制。建立多部門的協調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電網與發電企業之間、電網與電力用戶、國際與國內之間的聯動和協調;設立總體專家組,加強科技行動的頂層設計;結合國家清潔能源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實施,統籌部署智能電網的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
(二)加強技術合作和集成創新,努力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智能電網技術研究開發環境。如由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牽頭,組織有關設備制造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建立智能電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同時,在有基礎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在有條件的地區布局產業化基地等。
(三)充分發揮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作用,加快成果產業化,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圍繞本專項確定的主要目標,合理選擇技術路徑和產業路線,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