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談“核”色變;在法國,核電卻得到了公眾普遍的認可。中國核電應該如何發展?也許可以向法國“取取經”。
目前,法國境內有59座核反應堆,法國人民通過這些核反應堆能夠享受到廉價而清潔的電力。法國用電中,約有75%的電力來自核電。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發生給核電的安全性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然而,就在其他很多國家包括中國核電建設也“按”下“暫停鍵”的時候,法國卻依然有55%的民眾支持使用核能。顯然,核電在法國有很扎實的群眾基礎。
探究法國核電的發展史,我們會發現,多股力量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包括法國稀缺的資源,一個獨立于政府之外的核能信息傳播機構,法國政府的鼎力支持和法國核工業界的努力。
上世紀70年代,法國的電力主要來自石油發電,但受限于國內資源,他們的石油基本依賴于從中東地區進口。然而,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爆發之后,歐派克組織(OPEC)在一年內將石油價格提高了4倍。危危機時刻,法國開始大力發展核電,并計劃到1985年法國要建造80座核電站,到2000年要建造170座核電站,最后實現法國電力全部由核電提供的宏偉目標。基于當時的情況,核能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因此,處于時局的考慮,民眾也樂意接受核能。
而對于一些反對核電的“聲音”,法國又由4000名科學家聯名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請愿書,最終政府同意成立一個獨立于政府之外的核能信息傳播機構——核能信息科學家聯盟,以確保法國核工業界為公眾提供真實和透明的信息。無論是在1979年,美國發生的三里島核事故,還是在1986年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該聯盟都盡可能真實、詳盡地報道核事故的進展情況,提高了法國民眾對核電的了解程度,讓民眾不至于陷入無端的恐慌。
法國政府也在提高核能公眾接受程度方面進行了極大的努力。包括從70年代末起,法國政府針對各類核設施,成立了地區信息委員會(CLI),負責核安全的信息跟蹤和咨詢;在需要時可由國家工作辯論委員會組織開展公開辯論等。
此外,法國核工業界也為提高核能公眾接受程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以法國電力公司(EDF)為例,他們制定了一系列信息透明公開政策,同時,還在在建設核電站時,提供給當地民眾提供了提供工作崗位等實質性的措施。這些措施有效地抵消當地民眾對核電的反感情緒,拉近當地民眾與核電站之間的距離。
借鑒法國核電的經驗,中國核電的發展之路將更為順利。
當前,在中國,民眾對于核電的顧慮來源于人們對其不了解,正如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核能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田力所言:“制約核電發展最大的因素既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公眾接受度問題!”
但是,中國核電的發展是大趨勢,國人必須對核電有更深刻的了解,不能輕信一些媒體或個人的偏激評論而否定中國核電的發展。而從其他方面來說,中國政府、社會各大核能組織、各大核電企業也應該共同努力,采取各種措施,讓民眾對核電有一個更正確、更科學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