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方案商Alya獲得了1450萬美元的投資,它曾經和新浪合作開發了一款叫做“氣象站”的WiFi天氣預報產品。像海爾一樣的大型家電企業都在布局家電智能化,以及家用電器物聯網化,那么為什么國內鮮有物聯網方案公司呢?
消費者認知度低
物聯網的概念太新,消費者很難理解它能夠帶來什么效益。所以更多的企業只是在產品中植入這樣的模組,簡單來說就是在布局。這樣的模式是相對封閉的,OEM企業一般都利用自己的供應商資源完成開發。使用別人的平臺是一種長期的合作,在不確定對方能力的情況下,是很難達成共識的。
杰升科技的Jack說:“做平臺可以引來很多投資,說明物聯網方案商還是有很高關注度的,但是消費者的認知度沒有起來,就很難有大批量的物聯網方案商出現。我們先開始做并耐心等待,但更多的人還在觀望。”
他還表示,海外的物聯網方案商Alya、Arena可能都是出于虧錢的狀態,問題在于誰耗得起這個時間和金錢。事實上國外的環境并不比國內好多少,筆者認為,國內制造環境良好反而更適合這類方案商發展,但現在對每個團隊來說都出于一個布局的階段。
OEM企業喜歡門當戶對
國內曾經有另外幾家做物聯網方案的企業,例如yeelink、wifi.io,其中yeelink已經從智能燈泡入手,wifi.io則被小米收購。而杰升科技則是一直在幫企業做物聯網方案。方案商在和OEM企業合作的路上,最大的阻礙還是大企業喜歡“門當戶對”的心態。
Jack告訴筆者:“方案商和大企業洽談的時候,他們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你以前做過什么項目?’,這個對于做平臺的初創企業來說是個很大的問題,而做物聯網方案的企業大多都是初創企業。”
由于智能家居領域并不是大型企業的主要業務,他們的方案大多是外包的,并不會自己 養一個研發團隊。所以他們會把每一個智能家居產品當做是一個項目來做,而方案商相當于是他們其中一個供應商資源而已,在供應商篩選的過程中,方案商很容易被大型的供應商淹沒。大型的OEM企業更喜歡找具有相應規模、技術成熟的供應商,如果單純做平臺,有沒有人用過、好不好用,是OEM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交了白卷,那就很難繼續談下去。
產品變現周期長
就拿Alya來說,他們的平臺由WiFi模塊、IP網關、Alya云服務組成。前兩個主要是硬件方面的,賣一件就有一件的錢,云服務就非常難計算。
“一般來講云服務都是按照接入的設備算錢的,而不是采用持續性訂閱的方式計費。原因很簡單,企業要編排物料表,都是按件算錢的,那么云服務如果不能按件算錢,企業就沒有辦法算入這個經費。”
Jack還說,云服務只是硬件產品的衍生,所以它的模式需要借鑒硬件的生產,按照接入設備算錢并不是創新,而是因應生產要求。
但這就帶出了一個問題,我只要架設云服務器就開始燒公司的錢,閑置的云空間是對公司資源的一個浪費。接入更多的設備才能賺錢,但是一個企業開發一個產品快的要半年,等到賣出去到用戶手里,再接入云服務就不知道要多久了。一般的團隊很難支持這樣的消耗,所以更多的團隊喜歡從單一產品入手。
“平臺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它有一個應用的過程,但這個過程都在燒錢,如果從智能硬件入手,很快就能夠得到現金。做平臺的話要等到終端產品的量起來才有盈利,客戶量不夠就很難覆蓋成本。”
總結
移動設備、家庭無線路由的普及,預示著家電的物聯網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除了Alya外,也有很多投資者找杰升洽談投資細節:物聯網方案的確是個大餅。但這個大餅還沒有做出來,甚至只是畫了一個餅而已,這讓很多潛在的物聯網方案商望而卻步。真的有耐心等待、有資金能耗的企業少之又少,而這不僅僅限于國內。
Jack最后告訴筆者,他們現在雖然有盈利,但仍然是處在放長線釣大魚的階段。隨著用戶對物聯網概念的認可,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方案商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