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四屆北京國際儲能大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國內外30余位權威專家就儲能問題進行了報告演講,有來自美、英、加、澳、韓、日、中以及香港和臺灣地區的350余位企業代表出席了此次盛會。本屆大會圍繞“分享儲能前沿技術,探討儲能商業化運營模式”展開交流。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第四屆北京國際儲能大會表示:“真正影響未來能源大格局的就是儲能技術,一旦儲能技術能夠突破了,其他的都好解決。”
是革命還是變革
十八大正式提要進行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革命,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把能源生產消費革命,作為建設生產和經濟體制改革。另外,在最近剛結束的國家能源委會議中,把能源革命改成能源變革。這一字之差,區別到底有多大?
李俊峰表示,新能源革命我們必須解決四個問題。一是讓所有人都享有可持續的能源。這是聯合國提出的一個目標,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我們的能源既是低成本的,又是可持續的。如果能達成這樣的目標,那將是一場改變世界的革命。但是,就目前來說,還沒有哪一個單獨的技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最有希望最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核聚變。但是核電也有它的不成熟性和安全隱患。現在只有多種可再生能源技術相結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變革。二是擴大天然氣供應。2020年我們天然氣目標要擴大到四千億立方米,現在我們是1400億立方米,在今后的6年中,我們要增加26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三是煤炭的清潔以及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問題。四是儲能技術的解決,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目前來說也是最弱的一方面。
在本次會議上,眾多專家和企業代表都非常關心儲能電價的問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到一次能源發電總量多少比例的時候,儲能將成為市場的必然,以及國家何時出臺關于儲能電價的補貼政策等等。
李俊峰從另外的角度來闡述這個問題,他認為任何的能源變革都有政治風險。通過日本福島核事故我們看出,核事故的影響是局部性的,可控的,但是政治決策是比較危險的,事故后,日本的核電占比由原來的30%降到15%,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核電廠被關閉,這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和損失,而政府要獨自承擔這一后果。
所以說企業應該讓市場要素更加明朗化,讓政府看到儲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適用性。這樣政府在制定相關補貼的時候能有據可依,也更加合理。如果能源變革的政治風險大于它的經濟效益,很可能延緩其相關政策的出臺。李俊峰強調,儲能相關企業一定要在市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儲能技術任重道遠
李俊峰表示,儲能技術的發展目前有兩個方面可以著重推廣。一是電動汽車,儲能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可能是我們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途徑。二是我們的低成本大容量電源電池。國家電網在華北專門進行了風光儲各種電池技術的測試。但是現在看來遠遠不夠,可能還要考慮一些更可靠的,更安全的儲能技術。同時還必須是低成本的,所以我們儲能技術現在來看它是任重道遠。
能源變革三步走方針
李俊峰認為我們國家在能源變革里面要考慮三步走方針。
第一步:從現在開始2020到或者2025年中國能源革命最重要的戰略任務就是說解決好清潔化問題。要解決霧霾問題,首先要清潔化,在這個過程中,儲能電池做的最大的貢獻是在電動汽車上。李俊峰認為,到2020年至2030年至少要有幾千萬輛甚至上億輛電動汽車,才能讓電動汽車在減少霧霾方面作出貢獻。
第二步:通過天然氣和儲能技術的發展,更大幅度的利用我們的可再生能源。現在國家目標到2020年是兩億千瓦的風電,大概一億五千萬千瓦的太陽能發電。到了2030年優化結構的時候,目標是四五億的風電,七八億的太陽能發電,那時候必須有大規模儲能技術的支撐,沒有大規模的儲能技術支撐這個目標就很難完成。
第三步: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大幅度減碳。現在氣侯變化終極目標是大概人均1.5噸二氧化碳。到205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總量是100億噸左右,那個時候大概75億人,合人均1噸半左右。現在我們國家是7噸,美國是20多噸,沒有大規模的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指標的。現在很多國家把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定為2050年100%,還有的是50%或者是70%,這樣一個龐大的不穩定的新能源如果沒有儲能技術,沒有全球并網的技術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目前我們儲能技術的發展,還滿足不了這些要求,所以我們在技術研發和擴大市場應用方面還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