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兩會”,集成電路作為戰略性產業依然是代表和委員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2014年重點工作在“以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部分提出了“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
六大新興產業雖然分屬不同技術領域,但所有的產業都有鏈條式的共性,需要政府有所作為去彌補鏈條上某個存在“市場失敗”效應的環節。“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這一新的政策表述著讓長期關注中國科技領域的人士感到耳目一新。“平臺”在已有的科技政策文件中均有具體所指,通常意味著會有財政投入,比如“公共服務平臺”和“基礎條件平臺”。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2月份已經公布的《北京市進一步促進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中,“打造集成電路工程化創新平臺”專門作為集成電路產業政策的一項內容。雖然平臺依然使用已有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名稱,但目標在于針對集成電路產業關鍵技術環節和重大需求,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
“其實平臺這一概念在科技工作中的內涵還很豐富,各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會在國家政策的框架下探索自己的成功經驗。比如研發測試環節的軟硬件由政府購買免費或者低價提供給企業使用就是公共服務平臺的一項重要職能,其他的還可以包括引入和培養人才以及投融資服務等平臺服務內容。” 沈洋,一位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濟南)產業化基地的工作人員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介紹到。
作為國家8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中最年輕的一員,濟南基地把自己定位為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公共研發服務平臺、高中端人才引進培養平臺、金融融資支持平臺、無憂生活環境和政策支撐平臺以及共性技術服務平臺。
在8個國家級基地以外,很多沿海發達地區的國家級高新區也會設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
今年1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改革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這一精神在本屆“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得到了體現和確認,只是在表述上調整為“加大政府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社會公益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投入”。
“新的集成電路產業規劃已經調研大半年了,產業鏈上下游的銜接和整合是個看點。”李浩,無錫一家物聯網行業的高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士對記者分析道。
與美國和日本相比,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政策設計在推動產品消費和用戶采購環節一直存在缺陷。2000年的18號文對鼓勵采購國產集成電路產品的政策是空白,工信部在《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了“芯片與整機價值鏈共建工程”,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1專項中更是提出了以整機考核部件的課題設置思路,但效果都不理想。
如何掌握國產集成電路技術是發展的關鍵,在財政投入方面,李浩則表示,可以考慮在解決用戶對國產集成電路產品的信任和試用環節可以做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