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霧霾外來污染僅兩成 58%源自工業和交通排放
□晨報記者 郁文艷
根據環保部要求,今年年底前,包括上海在內的長三角區域將向公眾公布權威版霧霾“源解析”報告,北京、天津、石家莊則要在今年6月底前公布相關數據。記者昨天從環保部門獲悉,上海已取得“源解析”的初步成果,工業和交通是主要污染源,外來污染物僅占兩成。
58%源自工業和交通
對大部分公眾來說,“源解析”是個陌生的詞。“通俗來說,源解析就是去分析PM2.5的來源有哪些大類,每個大類對環境污染的貢獻率是多少。”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伏晴艷解釋說,“比如,電廠、機動車多大程度上造成了環境污染。”
根據最新的解析結果,上海的主要污染源是工業和交通,工業包括15.4%的工業工藝過程排放、10.2%的工業鍋爐和爐窯排放、7.3%的電廠排放;交通主要是機動車和船舶飛機,占25.8%。其它為10.4%的揚塵、5.4%的民用涂料和餐飲、3%的農業和生物質、1%的海鹽和植被,以及21.5%的上海以外區域的排放。
但這份結果對應的采樣時間為 2012年 -2013年,2013年-2014年的數據則要到年底前公布。
伏晴艷表示,由于規范的源解析工作涉及手工采樣、濾膜稱重和實驗室化學分析等一系列復雜的技術工作,其周期很長,“我們還要繼續做源解析工作,隨著實際排放發生變化,解析結果當然也在不斷變化中。”
源頭數據至少得測一年
伏晴艷介紹,本市環境監測部門從2009年才開始采集源解析所需要的數據,相比歐美國家,仍處在初級階段。“源解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相當復雜。”伏晴艷的助手、市環境監測中心大氣環境監測室工程師胡鳴向記者展示了監測人員在電廠、鋼鐵廠、飯店、農田等處采集數據的照片。胡鳴說,數據帶回實驗室后,先通過儀器分析,再利用模型進行分析、計算。飯店要區分中餐館還是西餐館,中餐里還要區分本幫菜還是其他菜系,因為它們產生的PM2.5不盡相同。汽車、船舶等移動源的采樣還要考慮不同年份、車(船)型、噸位、控制技術等。
就連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也在2014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現場會上坦言,“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是制約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頸之一,首要工作就是搞清污染“元兇”,而搞清“元兇”的重要研究手段就是“源解析”。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則在會上表示,做霧霾的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時間的監測,獲取大量的監測信息,做大量的源分析,需要選擇合適的點位進行長期的觀測和監測,采樣點位、采樣周期、樣本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人員的經驗都可能影響其精確性。
雖然復雜,但相關人士表示,根據環保部要求,源解析將作為一項追蹤評估PM2.5治理成效的關鍵技術工作,成為環境監測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污染排放清單擬定期公布
除了源解析結果要公布外,污染排放清單也計劃公布。日前,在“2014上海民生訪談”中,市環保局局長張全表示,市環保部門正考慮適時向公眾公布排放清單,“如果你連排放哪來的都搞不清楚,那么科學實測就談不上了。”
上海的大氣污染排放清單中,點源包括電廠鍋爐、工業鍋爐、工業窯爐、工藝過程;移動源包括機動車、船舶、火車、飛機、非道路用機械設備;面源包括揚塵、植被、生活民用、農業。
張全介紹,目前正在商量如何進一步提高其準確性、科學性,為制訂下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