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化、綠色化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被公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從全球視野來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將出現爆發式增長。正在上海舉辦的國際工業博覽會,集中展示了全球機器人技術的最前沿。
與此同時,隨著人口紅利的邊際效應遞減,廣為討論的“劉易斯拐點”或許將對中國制造業走向帶來影響,不少觀點認為,與全球其他經濟體一樣,機器人在未來將改變中國的產業形態,也將改變未來的生活,成為本世紀最火的新興產業之一。
勞動力短缺機器人可替
“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由過剩到短缺的轉折點,是指在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漸減少。對于“人口紅利”減少的中國,是否會遭遇“劉易斯拐點”,近年來爭議不斷,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用工難、用工貴的趨勢,已經在很多領域出現。
“相比原材料價格的漲跌,持續走高的人力成本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在上漲的成本類別中,人力是最明顯的。”貴州一家制藥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國內機器人第一股——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說:“中國制造業過度依賴低成本農民工勞動力的現狀不可持續,一方面很多二代農民工不愿吃苦,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家也愿意選擇機器人替代,從而釋放更多勞動力,去完成更高品質的項目。”
事實上,不少企業代表反映,許多新一代畢業的大學生對于單調、枯燥的工作并無興趣,使得國內多數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招工難的問題變得更加嚴峻。
第三次工業革命來襲是機器人產業機遇
當今世界,以智能制造引發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改變著全球制造業的分工格局。因為機器人產業技術附加值高、應用范圍廣,發展機器人能更好地推動高端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的融合,因而機器人也被稱作是先進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從國際發展趨勢來看,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開始布局機器人產業,以期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業變革中占得先機。美國《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機器人王國”日本持續發力,組織各界編制了機器人發展路線圖,韓國也發布了到2018年成為“全球機器人主導國家”的相關計劃書。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2005-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為9%,同期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達到25%,2012年底中國超越韓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機器人市場,占全球市場15%。
上海市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主任、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吳磊在論壇上也說:“機器人是對第三次工業革命最適合的切入口之一。目前,全球平均制造業萬名工人機器人保有度為55臺,日本和韓國約300臺,中國僅為21臺,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未來也將達到千億元級市場規模。”
吳磊還表示,加快發展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是上海裝備制造業在新形勢下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上海制造業提升能級的必由之路。
據了解,上海目前是國內最大機器人產業集聚區,有幾十家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和多家外企中國總部。計劃到2015年力爭機器人與其相關產業實現產值200億元,到2020年爭取達到600億元-800億元,成為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技術研發中心、高端制造中心。
機器人將改變未來生活
正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亮點頗多,其中首次單獨開設的工業機器人展館賺足了人氣。在全球第一個娛樂機器人—Robocoaster的“手臂”中,傳來的是體驗者一聲聲的尖叫聲,令人置身于游樂場一般。
“我原本以為機器人都是很大很笨重的,但看完會拼魔方、會舞獅的機器人,覺得它們都非常可愛,完全顛覆了我對機器人冰冷、呆板的傳統印象。”來自山東的韓女士興奮地說。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幾乎聚集了所有著名的機器人企業。近年來,國內機器人產業也追隨著國際制造的步伐,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趨勢。
為了避免工業機械手臂同質化,增強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特點,如增加視覺、觸覺,以及潔凈、高溫等環境適應能力,成為制造企業新的發展機遇和方向。
“另外,以家用、醫療、通信等為代表的服務機器人,已成為許多企業競相研發和生產的對象。”徐方告訴記者,老齡化社會對服務機器人的市場需求量很大,也是未來市場的重要增長點。
可以預見,由機器人代替保姆照看老人、小孩,幫助人們打理生活,做簡單的家務活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隨著技術成本不斷下降,將來,機器人不僅會越來越多出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還將從“富人的豪宅”走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