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電腦中有700多個元器件,其中有一半元件含有汞、砷、鉻等各種有毒化學物質;電視機、電冰箱、手機等電子產品也都含有鉛、鉻、汞等重金屬。家中的廢舊電器回收后是如何處置的,會不會給環境造成危害?昨天,記者前往被財政部、環保部等四部委第一批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范圍的企業——南通森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實地了解情況。
森藍公司位于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從事電視機、冰箱、洗衣機、電腦、空調五大類廢舊家電的拆解,年綜合處理能力達到150萬臺家電、其它類廢棄物3萬噸。這家企業2010年成立,8月份新廠區剛剛建成投入使用。走進這家企業,整潔的廠房讓人感覺與一般企業無異。庫房前,工人們正從卡車上搬下廢舊電視,用鏟車整整齊齊地碼放到庫房內。
透過參觀通道的玻璃窗,我們清晰地觀察廠房內的情況。在電視機拆解線上,工人熟練地把外殼、屏幕、電路板、電線等分離開,接著再分步仔細拆解(上圖湯曉峰攝)。顯像管含有熒光粉和重金屬,要在負壓操作間進行操作;主板上的電子元器件要一個個拆下,然后再進行破碎,分離出金屬粉末和非金屬粉末,實現高效回收利用。一臺電視機能拆解出二三十種材料。緊鄰的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調試一臺塑料造粒機。電視機的塑料外殼經過沖洗、烘干和破解后,將在這臺機器里面重新熔化成型為塑料粒子,可作為原材料銷售。
在倉庫內,分解好的各種零部件堆得滿滿當當。工作人員張慎彬介紹,這些零部件都是寶貝,含有銅、金、鎳等貴金屬,將送到有資質的企業進一步提煉。拆解回收后,資源的可利用率達到95%以上,這就好比在城市里開了一座“礦山”。
這樣一家企業,是如何做環境保護工作的呢?工作人員介紹,企業采取物理拆解,沒有化學反應;造粒過程產生的有機廢氣通過活性炭吸附后高空排放;一些拆解后無法處理的危廢,收集后交由有資質的企業處理;沖洗水經沉淀后重復使用,實現零排放。
作為被納入補貼范圍的企業,環保部門對該企業嚴格監控。在辦公區域的一面電視墻上,12臺顯示器從各個角度顯示廠區內情況。廠區內安裝了100個視頻監控點,進出口、地磅、拆解線、貯存區都在嚴密監控之下,保證每一批貨物進出都有據可查,遠在北京的國家環保部官員都能實時收到這里的監控信號。
記者 湯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