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煤炭大幅降價,為什么取暖費卻不下調?”進入供暖季,有這樣疑問的居民不斷向供熱企業和當地物價部門詢價,部分矛頭直指熱電聯產的供熱企業。
這種說法聽上去的確有些道理:作為熱價成本的重要部分,煤價上漲曾是熱價上調的充足理由,現在油價都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了,這取暖費也應該隨著煤炭價格適當下調才對。
真實情況究竟怎樣?供熱企業目前經營現狀如何?煤炭價格下降之后是否出現利潤空間可下調供暖費?前幾年供熱價格與成本嚴重倒掛的情況有沒有扭轉?對此,記者采訪了具有代表意義的供熱企業和相關專家,探尋取暖費降不下去到底原因何在。
供熱價格嚴重倒掛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召開的 “熱電聯產企業生產交流會”上,北方某發電公司負責人眉頭緊鎖:“公司自2004年成立至今年10月,躉售供熱業務累計虧損已達44億元,尤其是離煤源較遠的幾家城市供熱電廠,虧損更嚴重,資金流短缺。”該發電公司在內蒙古區域內有10家電廠接帶城市集中供熱,共有供熱機組35臺,裝機容量679.2萬千瓦,占該公司總容量的42%,接帶供熱面積7300多萬平方米,年供熱量約3800萬吉焦,是當地重要的熱源單位之一。
如果把供熱企業目前的經營現狀看成一團待理清的線團,想要剝絲抽繭找出思緒,熱價就是那根首先要撥出的線頭。
我國的電力價格采取分類分級定價機制,但供熱價格均由各地發展改革委和物價局制定,熱電企業與熱力公司進行費用結算。記者了解到,北方15個供暖省份,雖然供熱價格不一,但大都是前幾年測算制定的,價格調整嚴重滯后。
此外,目前絕大部分供熱企業都是躉售模式,即地方熱力公司從熱電廠集中購熱,再向居民等終端用戶售熱。“由于沒有自己的管網,不能直接供熱到用戶,在與地方政府供熱價格談判上沒有話語權,導致供熱價格低于成本倒掛運營,熱電企業陷入供熱越多、虧損越大的境地。”華能華北分公司安全生產部門主管張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上述北方某發電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04年以來熱價一直大幅低于供熱成本,2012年綜合平均熱價為20元/吉焦,供熱成本為36.66元/吉焦,倒掛16.66元/吉焦。今年1~9月熱價為20.77元/吉焦,供熱成本為34.4元/吉焦,倒掛13.52元/吉焦。
具體到該公司下屬的某城市熱電廠為例,該熱電廠的躉售熱價為16.2元/吉焦(含稅),這一熱價自2008年至今一直未動。
近兩年,隨著煤價下跌,供熱成本略有下降,2011年,供熱成本為37.5元/吉焦,2012年為35.4元/吉焦,2013年預計為33元/吉焦。其中單位供熱燃料成本分別為19.35元/吉焦、17.73元/吉焦和15.53元/吉焦。
在煤價下降的同時,其他成本如水費、材料、人工等卻在不斷上漲,如水價,2009年底由2.6元/噸上調至3.5元/噸。綜合測算,供熱成本仍高于躉售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