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云創投創始人葉東在蘇州“千人計劃”創業大賽期間接受記者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A股市場IPO暫停造成的堰塞湖,創投應及時調整思路,通過并購等多種方式實現退出。與此同時,應警惕環保行業成為下一個“光伏”。
調整思路應對“堰塞湖”
記者:A股市場IPO處于暫停狀態,你們如何解決PE項目的退出問題?
葉東:目前這種狀態對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有影響,對此創投界應調整思路。今年我們采取了一些應變之策,比如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實現退出。
具體說來,那些核心技術一般但現金流較好的公司,仍可以等待IPO開閘,通過IPO實現退出;而針對那些技術處于行業前沿,但尚未實現商業化運作的公司,則可以通過收購的方式實現退出。但在實際操作層面,由于上市退出和收購退出在公司架構和具體操作上并不一樣,因此如果已經既定了退出方案,轉變起來需要一個過程。
記者:近日,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股權投資企業備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重新強調了股權投資機構不應參與發起或管理公募投資基金、投資金融衍生品等行為。對于發改委和證監會雙頭管理創投企業的現狀,你怎么看?
葉東:本來PE服務的是家族基金、跨國企業、財務機構和高凈資產的個人等小眾群體,不是保本型投資,因此PE不適合做公募基金,與衍生品也無關。目前,我國PE市場較亂,有一些市場參與者將它的業務范圍擴大了。PE和VC是合伙制,需按照它的性質對其進行管理。政府把PE管亂了,以前是不懂,現在則是很多部門都想插一手。
記者:近期,我們注意到,各地蜂擁成立國資背景的創投公司,此類公司風險在哪,優勢又在哪?
葉東:風險是大量新手公司上路,經驗較少,會有出錯的可能。但國資背景的創投公司可能會較容易拿到同樣是國資背景的Pre-IPO項目,這是它的優勢。
國資背景的創投公司應退出一些競爭性民營行業,進入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此外,此類公司可以盡量“往后退”,做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即FOF,而不做投資公司,這樣掌控力度會更大。蘇州沙湖基金就投資了青云20%的股權,但不參與我們項目的具體運作,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警惕環保成為光伏
記者:近日二級市場環保板塊已經有所調整,你對此怎么看?什么樣的估值水平是合理的?
葉東:環保股良莠不齊。在十八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之前,部分公司已經打拼多年,基于其既有業務量,股價上漲是正常的。但是,有部分參與者借用概念進行投機。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應該考慮公司成立的初衷和技術來源等,從這些角度去理解和甄別公司的成長性。二級市場環保股的市盈率有20倍至30倍就很好。而現在創投進入環保企業,在7年至10年的基金壽命期內,有3倍至5倍的溢價退出就很好。
記者:你看好哪些環保細分行業?
葉東:涉及民生方面的環保行業發展前景較好,比如食品安全、生態種植、空氣潔凈等。對于土壤修復,我們持謹慎態度。土壤修復一開始可能是國家埋單,但不可能持續,這只能是引導市場投資的短期行為,所以更要關注國家政策。
對于一個特定產業或公司的發展前景,需要甄別技術、國家政策和市場三者的交集,而不是單單關注一個方面。如果僅有國家政策支持,但是相關技術解決方案不成熟;或是技術跟上了,市場不愿埋單,都無法成功。
記者:環保行業有無可能變成下一個“光伏”?
葉東:有這種可能,但環保市場與光伏市場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前者的主要市場在國內,而光伏完全依賴海外市場,因此它不會像光伏行業一樣突然爆裂。即使有風險,也可能會表現在競爭加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