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省市的碳交易試點在2014年將繼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覆蓋7億噸碳排放!敝袊鴩野l展改革委委托氣候組織和中央財經大學撰寫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融資策略》報告近日發布,并作出上述預測。
廣闊的市場前景就在眼前,中國的碳交易也正掀開神秘頭紗愈行愈近。截至目前,全國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省市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進入交易開鑼前的沖刺階段。在此關鍵時期,考驗的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能力,碳排放交易企業雙方以及碳交易咨詢服務公司等第三方中介機構,在這個新興市場里的風險把控能力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碳交易試點穩步推進
“碳交易本身是一個虛擬的市場,它靠政策法律的強制才能建立和壯大。
政府在這里起的作用是傳遞給企業一個信號:排放二氧化碳是有成本的。這樣企業就會想方設法地去降低成本,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總監錢國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引入碳交易機制,是希望通過一種價格機制為企業尋求更靈活、更低成本的減排方式。
雖然碳交易體系最早由歐盟建立,但我國并沒有完全照搬歐盟的做法,而是采用試點先行,再逐漸推廣至全國,最后建立一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體系的辦法。2011年10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目前,7個試點省市都已發布了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有的已經公布了參與碳排放交易試點企業名單,并且都到了配額發放的階段。此外,武漢、廣東、深圳等相繼表示將在年內啟動碳交易市場。國電龍源碳資產管理技術公司總經理王垚告訴本報記者,這種穩步推進的狀態非常靠譜,“碳交易市場的建立不能走非常激進的道路。因為二氧化碳減排一方面是有價值的,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有更多的付出,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和積極性還需要培養!卞X國強對這一觀點也極為認同。
他認為,碳交易市場體系是一個非常龐雜的體系,不是建一個碳交易所就萬事俱備,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完備之后,碳交易市場才能真正啟動!安贿^,樂于看到的是7個試點省市的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公布,為解決我國碳市‘有場無市’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配額分配背后的博弈
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究竟何時能啟動?這個問題已經被提及多次。目前,7個試點省市工作在穩步推進的同時,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棘手。天津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志強曾表示:“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立,需要做大量的案頭工作,要建立制度、游戲規則,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交易的買賣雙方在哪里?需求怎么樣?這才是最重要的。”而對被納入強制減排的企業如何配額就是一個和市場需求有關的問題,因為它關系到企業參與碳交易的公平性與積極性。
首先,如何設置碳排放總量才更合理?“如果設得過于寬松,企業都很容易實現,那么設置的目標就沒有意義;但如果設得太緊,企業完成成本太高,負擔過重,又會影響企業的積極性!逼浯,對企業間的配額如何保證公平?有的企業擔心,本身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已比較先進的企業有可能反而獲得比較少的配額,而那些碳排放量較大的“落后生”,卻可以獲得更多的配額。
“政策層面希望能實現相對公平,但企業卻希望絕對公平。”錢國強指出,碳交易市場機制涉及的利益方太多,如何處理其中的博弈關系,政府需要慎之又慎。
王垚則認為,我國碳交易市場剛剛起步,制度的設立、交易規則的建立等等還屬于摸著石頭過河,“在此過程中,國內的各參與方應積極參與和響應,并將自身積累的經驗提供給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來幫助他們制定出更符合中國特點的碳市交易制度!
中介機構需重視誠信建設
“碳交易市場是一個很靈活的機制,是允許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介入的,但有些中介機構卻不遵守游戲規則!痹诓稍L中,王垚講了一個小故事,“在國際碳市較好的時候,現貨價是20歐元一噸二氧化碳排放額,中介公司以期貨價10.5歐元從國內企業手里買進,然后再以高價賣給國際上的需求方,以此賺取巨額的中間差價。但當國際碳市場供需失衡以后,現貨價格急轉直下,中介機構喪失了利潤空間,就有很多中介機構不履行合約,或者是主動要求修改合同價格,將損失轉嫁給碳排放權賣方。”由于碳交易在國內尚屬新興領域,國內的企業對碳交易熟知度不高,專業度不足,因此那些專門為企業的碳交易行為提供咨詢和服務的機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他們能否扮演好這個角色?在錢國強看來,未來隨著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和壯大,碳交易中介行業也前景光明,但中介機構需要培養市場信譽度!疤冀灰字薪闄C構需要兩大基礎作支撐:一是必須懂專業知識;二是必須有信譽!卞X國強表示,碳交易咨詢服務公司目前數量還有限,尚處于前期的市場培育階段,這個階段雖然痛苦,但非常必要。“因為在市場環境的考驗下,信譽不好最終一定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