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增長世界矚目,但以大量消耗能源資源和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粗放發展模式也帶來產業結構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協調、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由于能源消耗持續上升與能源消費低效率問題并存,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在加快推進能源生產方式變革的同時,要積極推動能源利用方式變革,正確處理好保障能源安全供應與強化能源供給約束、促進經濟發展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的關系,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低碳城鎮化道路,合理有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實現能源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一,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本途徑。目前我國產業結構呈現出“二三一”的模式,第二產業集中了大部分能源消費,單位能耗較高。發展整體耗能相對較低的第三產業,對于緩解我國當前能源與環境制約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工業化加速推進的時期,各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通過改造、整頓高耗能行業,大力推行循環經濟及新能源的利用,從而提高能源消費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與能源消費的良性互動與協調一致。
第二,合理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支撐。這些年來,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膨脹,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城鎮能源供應不足、能源浪費嚴重、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可以說,目前居民生活的節能降耗已成為提高城市能源消費效率的重點之一。合理的城市規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應結合城市的資源與環境承載力,尋求適合區域發展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引導人口和經濟向適宜開發的區域集聚,加快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采用集約節約型、復合型、功能型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城鎮能源消費質量,有效解決城鎮化發展中的能源瓶頸問題。
第三,自主創新與技術進步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關鍵所在。雖然我國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所謂的“世界工廠”卻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技術水平不高以及“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消耗了大量寶貴的不可再生能源。國際經驗表明,自主創新與技術進步作為實現節能降耗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前提條件,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關鍵所在。它通過新產品的出現、生產工藝的改進、行業結構的內部調整、發展循環經濟等,挖掘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潛力,改變能源消費模式,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降低能源消費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未來我們要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展體制機制與技術創新,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從而緩解各地區資源使用日趨緊張、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局面。具體措施包括,加大能源科技投入,鼓勵節能技術研發應用;通過稅收減免、折舊資產攤銷、融資支持等辦法鼓勵企業引進高效節能設備、新能源設備等,實施節能技術更新與改造;在引進和消化先進技術的同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高新技術產業,盡快縮小主要載能產品和終端用能設備與國際耗能水平的差距,等等。
第四,發展低碳經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低碳經濟是為了應對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的挑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各區域要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該地區的能源資源稟賦,通過技術進步和提高能源消費效率等手段,包括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等,著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低碳經濟。
第五,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題中應有之義。考慮到區域內資源的承載能力,只有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能源資源,關注和重視各區域經濟和技術的均衡協調發展,才能促進地區能源消費公平,實現區域能源的可持續利用。
與此同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還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政策環境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比如,進一步完善能源資源、產品價格和稅費政策,充分運用合同能源管理、配額市場交易、節能自愿協議等市場機制,促進能源利用方式變革,形成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的長效機制;再如,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培育全社會節約用能的消費意識,研究實行差別化用能政策,引導各類群體形成理性、節儉、低碳的用能模式,從而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氛圍。
總之,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任重而道遠,要抓的工作很多,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情況看,惟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才能真正實現這一目標,促進能源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胡善良(作者單位: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