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表示,為減少資源價格改革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對居民生活用電、用氣、用水、用熱要區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逐步建立兼顧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和資源要素節約利用的階梯價格制度。
實行階梯價格制度是否就意味著漲價?為什么要實行階梯價格制度?
階梯式價格是指把戶均用量設置為若干個階梯分段或分檔次定價計算費用。基數用量收取較低價格,超過基數用量部分按照階梯收取更高的單價。水、電、氣在我國都屬于緊缺的能源資源產品。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資源產品價格嚴重偏低,是造成加工業經營粗放、浪費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水電氣作為居民生活必需品,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與物價水平直接相連。單純靠漲價解決資源浪費問題會給群眾帶來沉重負擔。
對資源產品價格進行改革,實施階梯價格制度,根本目的是節約資源而非漲價,是為了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通過價格杠桿,可以促使人們形成節約意識、環保意識,最終推動節能減排。
實行階梯價格的效果如何呢?記者統計了去年29個省區市公布的階梯電價執行方案,九成提高了首檔用電量標準,而首檔電價基本沒有變化。也就是說,八成以上居民不受電力漲價影響,對中低收入產生較小影響甚至沒有影響。對城鄉低保對象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由各地設置每戶每月10千瓦時或15千瓦時的免費用電量,每年每戶可減少電費支出60元至90元。
由此可以看出,階梯電價的實施對百姓生活影響不大。更為重要的是,許多家庭的節約用電意識明顯增強,社會上節約的習慣蔚然成風。
那么,階梯價格制度應該如何制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前提必須是價格合理。還是以電價為例,據國網能源研究院總經濟師李英介紹,在發電成本中,居民用電的供電成本其實最高。我國居民用電價格和成本是倒掛的,居民供電成本是大工業供電成本的1.5倍至2倍,而居民用電價格反而比工業用電價格低。實行階梯式價格改革,必須考慮普通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承受力,保持基礎用量價格穩定,額度充足。
二是要實現公平負擔的原則。和用電一樣,在目前我國居民用水、氣都有一定的補貼,價格低于成本,這就形成了用資源量越多的居民用戶,享受的補貼越多,用資源量越少的居民用戶,反而享受的補貼越少,不利于形成鼓勵節約的環境。實行居民階梯價格政策,要考慮不同居民承受能力,在保證大多數居民用資源價格基本穩定的同時,拉開不同階梯價格差,促使用量多的居民用戶多負擔,從而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李英表示,在滿足這兩點的基礎上,資源價格改革的最終方向還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價格機制。在市場這只手的調控下,充分利用價格的杠桿作用,真正實現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