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問題極具挑戰,但同時又具有巨大的機遇。”世行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蔡金勇在6月5日IFC與環保公司光大國際簽約儀式上評論。
此次簽約的內容是IFC擬向國內環保企業光大國際提供7000萬美元商業貸款,支持其建設三家水廠,貸款期限為10年。
當然,這已經不是IFC第一次投資中國的水項目。
IFC已經在國內投資了四個水務項目,其中兩個污水處理項目、一個供水項目和一個海水淡化項目,IFC高級投資官員孫浩對本報記者表示,“而且目前還有一些正在洽談的項目。”
多年緊盯中國水務業務的孫浩表示,目前中國的水務業務在一、二線城市的投資已經趨于飽和,因此水務公司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市場。
據孫浩觀察,中國現在水務市場投資有兩種趨勢:第一,水板塊的公司會出現并購,大公司開始兼并一些小公司;第二,大公司已開始將目光投往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中東以及東南亞市場。
IFC再投環保
由于利潤回報周期長,要在環保領域獲得一項巨額投資并不容易。對于光大國際來說,IFC的7000萬美元的貸款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光大國際行政總裁陳小平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將利用IFC的貸款拓展水務業務,包括運營一日處理量為15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一個日供水量為2萬立方米的中水回用廠和一個供水廠,分別位于山東德州、江蘇江陰和江蘇新沂。
“公司目前的水務業務占公司整個環保業務的1/3。”陳小平對本報記者表示。
他還透露,在水業務領域投資的選擇標準主要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光大國際在水務項目上的收益率不低于10%至15%”。
對于此次貸款方的IFC而言,他們之所以愿意與光大國際合作其主要原因是看中光大國際的信譽以及投資風險較小。
“名譽風險其實是IFC選擇投資一家公司的重要標準”。孫浩表示,當然就商業評估而言,其實和其他PE、VC沒有任何區別。
另外,孫浩同時還表示,選擇公司的規模也沒有嚴格的限制,從IFC角度而言,還要關注項目是否能夠帶來經濟收益。不過,孫浩以商業秘密為由拒絕透露其貸款的利率。
水務投資兩大趨勢:兼并與外海投資
“通過與IFC合作,光大國際將汲取全球最佳實踐、實施公司的國際化戰略。” 陳小平表示。
事實上,不僅僅只有光大國際打著“國際化戰略”的算盤,中國有一些大型的水務公司也開始“進軍”國際市場。
“特別是東南亞以及中東市場,其中包括桑德集團和北控集團等。”孫浩表示。
比如,北控集團繼2011年中標馬來西亞吉隆坡Pantai第二污水處理廠之后,又于2013年3月收購了法國威立雅在葡萄牙的水務業務,總代價約9500萬歐元。
“‘進軍’國外市場時,他們主要是依靠成本的優勢,比如處理設備便宜”,孫浩表示,但同時他們也會面臨著缺少投資經驗的劣勢。
另外,隨著國內的第一、二線城市水務業務市場的飽和,競爭更加激烈的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市場基本都被地方性質的中小企業所壟斷,競爭偏大,投資收益也不理想。
“一般大企業也不愿意進入這些市場,主要是由于小地方的一個單體業務體量并不會太大,因此不能形成規模效益。”孫浩表示。
不過,目前國內的中小型的水務公司太多,因此也到了市場整合的階段,一些小公司也會漸漸地被一些大公司兼并,孫浩表示。
偏遠地區仍缺投資
盡管現在水務公司非常活躍,而且我國整體的水務方面的發展也已經20余年,但是其發展不平衡。
以污水處理為例,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9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下稱“城鎮”)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272座,處理能力達到1.40億立方米/天。
在657個設市城市中,已有642個城市建有污水處理廠,占設市城市總數的97.7%;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928座,形成處理能力1.16億立方米/天。其中,36個大中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建有污水處理廠440座,處理能力達4904萬立方米/天,占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的42.3%。
相比而言,1627個縣(不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場級單位)中,已有1215個縣建有污水處理廠,占縣城總數的74.6%;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344座,形成處理能力2381萬立方米/天。
而就公司而言,目前首創股份、桑德環境、創業環保、威立雅、中法水務等污水處理行業標桿公司,由于進入行業比較早,勢力已經比較壯大,基本占據了北京、天津、上海、華南等地區。
但是這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