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西郊山巒下,有一片廠房。最早來這兒拓荒的一批人,從1958年開始,就在這兒的山溝里安了家。這里,就是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幾代蘭鈾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來,在這隱秘的山溝里默默奉獻了汗水和青春。
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個神秘的基地。
廠房里,“建世界一流的核燃料基地”幾個金色大字閃閃發光。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在忙碌著。主控室,一排排電腦,展示了自動化控制的水平。這里集聚了一批批來自清華大學、蘭州大學等著名學府的青年人才。
通過一條長長的通道,打開一扇鐵門,記者發現,一排排的離心機設備正在運轉,發出輕微的嗡鳴聲,看不見的機器內部高速旋轉著將天然鈾中的鈾-235與鈾-238分離,使之成為適合核電站使用的燃料。
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紀說:“中核集團現在生產的鈾濃縮離心設備,完全可以保障當前我國在運的17個核反應堆的核燃料供應,也能滿足到2020年五倍于現在核電規模的燃料需求。”
現場的工程人員跟記者解釋:大部分核電站需使用含2%~5%鈾-235的鈾燃料。天然鈾礦石中,鈾-235的含量只有0.7%。因此,要利用核電必須設法提高鈾-235的含量。將天然鈾中鈾-235含量提高,這個過程稱為鈾濃縮。他們自主研發的鈾濃縮技術,叫鈾濃縮離心機技術,即利用高速旋轉離心機中很強的離心力場,來實現天然鈾中鈾-235和鈾-238的分離,達到濃縮的要求。
鈾濃縮這項“高精尖”技術,要克服很多難點,比如離心機的轉速要達到每分鐘幾萬轉到十幾萬轉;要連續運行十年以上,中間不停機也不檢修;工作介質是具有強腐蝕性的六氟化鈾,工業化過程須經過不同裝機規模的長時間試驗考核。中核集團公司總工程師雷增光說:“這些對離心機材料、結構設計、加工工藝、裝配技術都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原來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現在中國也迎頭趕上了。這是我國數以千計的工程人員,幾十年刻苦攻關的成果。”
雷增光介紹:“我國核工業關鍵的鈾濃縮技術,現在完全實現了自主化和工業化應用。這意味著我國的核燃料生產能力,不僅可以滿足國內核電發展的需要,而且具備了國際競爭實力,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核集團現在研制新一代更先進、更經濟的離心機,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鈾濃縮領域的地位和競爭力。”(記者 袁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