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以金融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更好地發揮金融和產業之間的協同作用。《意見》提出,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這被業內解讀為,類似如風電光伏等產能雖過剩但前景看好的新興產業,未來有望獲得財稅政策進一步支持,加快這些產業的產能消化進程。
風電光伏期盼降低信貸門檻
近年來,由于多地盲目重復建設,導致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產能急劇膨脹,但對應的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長緩慢,甚至出現市場萎縮的現象。鑒于此,風電光伏等產業早在2009年就被列為產能過剩行業而不斷遭遇政策調控。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針對這些產業的金融信貸門檻不斷提高,一些龍頭企業瀕臨破產邊緣。去年最低迷時,光伏行業一度曾盛傳國開行劃定“六大六小”企業名單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其他企業融資需求將受嚴控。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盡管從供給層面看風電光伏產業出現規模盲目擴張現象,但從需求端來看由于市場尚處培育階段,未來需求空間還很巨大,不宜“一刀切”式地簡單列為產能過剩行業。
此次《意見》中釋放的政策新信號,讓風電光伏行業看到新希望。
一位國內大型光伏組件供應商戰略研究部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意見》明確區分了產能過剩行業不同情況而實施差別化政策。這表明政策已告別“一刀切”思維,結合近期高層不斷對光伏行業釋放的利好政策,可以感到未來光伏行業在金融信貸支持方面將不再遭遇“高門檻”。
國內光伏行業的產能(60GW)遠超全世界光伏市場年需求規模(2013年有望達35GW),當前國內光伏行業進入了漫長的“去產能化”進程。一方面,在歐洲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的背景下,要不斷開拓新興市場以轉移過剩產能;另一方面全行業也開啟了重組整合步伐。
環保行業有望突破融資瓶頸
《意見》明確提出,加大對綠色環保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這被環保業界人士普遍解讀為“雪中送炭”式的政策撫慰。
環保行業近年來頻吹政策暖風,特別是“十二五”期間環保領域投資達3萬億元的提法,更是讓市場對于環保行業的美好情景傾注了無限熱情。
盡管如此,由于諸如水務、垃圾處理等環保細分門類的一大特征是屬于市政公共事業,環保企業直接面對的客戶是政府,營收來源是政府公共財政支出。這種行業特征讓環保企業普遍面臨由于政府結算滯后給企業造成的資金壓力。“錢荒”、“融資難”一直是環保企業口中常說的沉重命題。
不少環保企業負責人直言:“環保大發展卻讓投身其中的企業在現實中找不到融資出路,常常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苦悶之中。”
環保行業專家也一直呼吁,應該不斷吸引金融部門通過各種形式創設條件,為環保企業突破融資瓶頸提供支持。
值得欣慰的是,《意見》還濃墨重彩提出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有券商分析師表示,如果民間資本能順利進入金融業,那最大的紅利可能會被環保行業分享。“環保行業與傳統行業特點不一樣,卻和傳統行業一樣遭遇融資渠道單一的限制。如果類似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及其他多種形式的融資主體出現,那么環保企業便可通過這些渠道化解融資瓶頸,環保大發展時代會名副其實地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