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美國“雙反”硝煙尚未平息,如今歐盟又緊隨其后向中國發起“雙反”調查。中國眾多光伏企業已被逼到“生死存亡”的最后關頭。
歐盟“雙反”法案一旦成立,將有大批企業面臨倒閉的困局。為規避被徹底覆滅的風險,以英利綠色能源為代表的光伏企業,已提前開始布局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新興市場。
三成企業倒閉
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歐盟“雙反”法案一旦成立,將導致超過30%的中國光伏企業倒閉。光伏貿易產生的直接損失將高達200億美元,同時還會有30萬人失業。
造成這嚴重后果的根源,是我國的光伏企業過分依賴海外市場的畸形化產業結構。一旦供需失衡,整個產業便備受打擊。尤其是那些大而全、粗放型經營的企業,被淘汰的速度將會更快。
深圳市大族光伏科技公司總經理王俊朝斷言,一些資金鏈出現問題的大型企業,反而往往抗壓能力較弱,甚至有可能是最先出現不支的企業。
“面對歐盟雙反的重創,中小型企業可以自由選擇暫時停產,等到供需矛盾緩和,價格合理之后重新生產,也只有這樣,才可能僥幸逃過一劫。”王俊朝強調。
但是對于大型企業來說,現狀則顯得更為嚴峻一些。他們一旦停產,就意味著企業即將死亡,因為銀行、基金等最具敏感的金融類公司,都會在大企業停產后第一時間去收貸,出現“墻倒眾人推”的景象,并非不可預見。所以,這些大型企業哪怕虧損,也不會選擇停產之路,而一定是選擇死扛到底。
所以,能夠最終存活下來的企業,應該是管理跟得上規模、技術和經濟實力都較強的企業。
中山大學太陽能研究院院長沈輝估計,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之間,會有很大一批企業面臨倒閉危機。“這次歐盟的‘雙反’將比早前美國對我們的‘雙反""更嚴重,其""雙反""的范圍包括硅片、電池和組件等產品,幾乎涵蓋了整個光伏產業鏈。相比一些擁有終端市場的中小型企業和綜合型企業,規模較大且只有光伏單一型產品的企業,更是會首當其沖。”
事實上,不但中國光伏產業難以承受懲罰性關稅,歐盟整個光伏產業鏈也不能幸免。
5月24日,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的新聞發言人公開提出了反對意見,并稱此次雙反會損害歐洲光伏產業界的整體利益,懲罰性關稅將導致歐洲失去至少20萬個就業崗位。
歐盟成員國6月6日對華光伏征稅的“投票”(實為立場聲明,非正式投票)結果顯示:27個成員國中,18國反對,4國支持,5國棄權。盡管,依據歐盟法律,成員國的意見在初裁階段不能左右歐盟的決定,但成員國的態度已經很明朗。
拓展新興市場
雖然未來的一切尚是未知數,但是中國的光伏企業卻早已做好最壞的打算,將歐洲預期出貨量大幅降低,并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新興市場。
“在去年10月美國確定雙反后,國內一些企業就擔心歐盟也會緊跟美國的步伐,繼續對中國發起雙反,所以他們都提前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沈輝說。
拓展新興市場成為企業規避風險的重要途徑之一。海外建廠和海外貼牌不僅可以規避“雙反”的影響,同時由于稅率普遍上調,也為真正具備技術、品牌和產能實力的廠商,提供了擴大優勢地位和市場份額的良好機會。
事實上,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的光伏組件占中國光伏制造總量的70%;到2012年的時候,歐盟市場占到中國光伏產業50%左右的出貨量;2013年預計將降低到30%。
以晶科能源為例,他們早在一年前的雙反話題剛起時,就開始積極布局新興市場,并預計今年在歐洲的出貨量將從去年的50%左右下降到20%。如今晶科能源在南非、印度、日本、加拿大等國家,都已收獲了多個項目。
得益于亞太市場業務的開拓,特別是日本市場,光伏龍頭晶澳太陽能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表現好于預期:凈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4.7%。而在去年四季度,公司凈虧損達5.82億元。
此外,英利綠色能源為了反擊歐盟和美國的反傾銷稅,正在考慮在這兩個地區外包組件生產以及締結合資制造合作伙伴關系的可能性。在今年一季度,英利綠色能源的中國、美國和日本市場取得較好的成績,三地出貨量分別占總銷售量為20%、14%和13%。
阿特斯太陽能也是將市場分散做得比較成功的企業。公司今年一季度,在美國、印度、日本和其他海外市場的表現,與其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平分秋色,各占其20%左右的出口份額,大大降低了依賴單一性市場所產生的風險。
國內權威光伏市場研究機構Solarzoom觀察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光伏市場的需求出現了明顯回升。中國主要生產光伏組件的企業出口市場逐漸呈現出分散趨勢,市場的多元化可有效地規避歐盟“雙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過在王俊朝看來,開拓新興市場這種求生之路仍屬救急之策,其他海外新興市場的需求,短期內并不能完全代替歐洲市場,“這是因為新興市場還在初級發展階段,其需求量有限,而且還會造成中國實體經濟外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