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慘重的一次打擊,可以說近乎致命。但也能加速國內光伏企業的調整和重組,讓光伏產業經過洗禮后真正強大起來。”針對6日歐盟提出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13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長許崇慶表示,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國內企業一方面要積極應對,另一方面也要深刻反思,通過宏觀指導梳理規范光伏產業,實現有序健康發展。
致命一擊
其實,在歐盟確定進行反傾銷調查之前,我國的光伏企業已陷入經營困境。
分析其中的原因,過度依賴歐盟市場是關鍵。“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歐盟的市場份額相對下降,但仍占我國光伏企業出口額的60%-70%。”許崇慶說,盡管我國光伏企業已開始開拓東南亞、日本、印度、南美等新興市場,但這些市場啟動緩慢,所占市場份額極小,歐盟是我國光伏企業最重要的市場。
但持續的歐債危機讓很多歐盟國家無力承擔光伏發電所需的巨額財政補貼。據許崇慶介紹,不同于我國電價時常進行調整,歐盟不少國家的電價是固定,有的可保持25年不變。在經濟形勢好時,這些國家可以對光伏發電進行財政補貼,但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不少歐盟國家沒有那么多錢補貼成本比常規原料發電更高的光伏發電,有的國家的光伏企業因此破產。
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我國光伏企業的產品價格隨著產能過剩和價格戰的展開開始大幅下降。據統計,2010年硅片價格在26-30元之間,現在則不足10元;電池的價格更是大幅下降,2010年電池1元多一瓦,現在不足0.5元,是價格高峰時的1/3;組件價格也呈大幅下跌的趨勢,從年初的15元下跌到目前的不足5元。
價格戰的結果是不少小型光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去年我國光伏企業全行業整體虧損,今年的情況略有好轉,20%左右盈利,20%左右持平,剩下的60%虧損,”許崇慶說,這就是目前我國光伏企業面臨的尷尬現實。
來自山東省商務廳科技處的統計數字也證實了光伏產業的“寒冬”。據統計,今年1-7月份山東省光伏太陽能產品出口3.3億美元。其中,對歐盟出口近2億美元,下降29.7%,占全省光伏太陽產品出口的61%。
“一旦歐盟效仿美國作出‘雙反’裁定,意味著我光伏產品通往主要國際市場的大門將關閉,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歐債危機、產能過剩、融資困難等內外因素疊加交困的嚴峻形勢下,我省光伏產業將面臨嚴重生存危機。”山東省商務廳科技處在一份公開材料中如此表示。
在許崇慶看來,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一旦成立,簡直就是對我國光伏產業的致命一擊,不少沒有實力的企業可能就此破產倒閉。
“不過,讓沒有優勢的企業倒閉,有利于促進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許崇慶認為,現在我國光伏產業呈現出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的亂象,而那些沒有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優勢的企業的存在,會干擾光伏產業的規范有序發展,因此該退出時就退出。但政府要扶持那些有能力渡過難關的企業,讓這些優勢企業成為推動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主力。這樣看來,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也可讓我國光伏企業變危機為長遠發展的契機。
政策力鼎
在外部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引導企業加快轉向國內市場是對沖國外風險的另一種選擇。
1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未來3年,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將“擴容”。“這是應對歐美反傾銷,對光伏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的政策支持。”許崇慶認為。
導報記者注意到,山東省商務廳針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也提出在支持有關涉案企業積極應對的同時,堅持內外并舉的方針,引導企業加快海外市場布局調整,鼓勵技術研發創新,積極拓展國內市場。
但我國要快速發展光伏發電,還面臨著諸多挑戰。許崇慶說,在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的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風資源也非常豐富,而且這些地區經濟欠發達,即使增加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也難以儲能,輸送不出來。
同時,現在,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示范工程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隨著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并網、上網電價等很多問題需要隨之解決。
“渡過此次難關后,隨著我國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以及和常規電價的接近,光伏產業將迎來大發展,但這需要政策支持,尤其在并網和上網電價方面。”許崇慶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