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除了百姓大喊熱暈了之外,電力企業也愛喊“電荒”。而在今年,似乎卻聽不到電企的抱怨,“電荒”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有錢賺 就有電發
盛夏未聞電荒,令不少人感到有些不適應。
多年來,這個名詞似乎總會定時在耳畔響起,最為印象深刻的則是2011年。彼時,浙江、湖南、江西、重慶、貴州等地自3月用電淡季時就已呈現缺電態勢,至夏季進入高峰,電廠寧愿變賣合同也不愿發電,各地相繼采取限電和讓電措施。
而今年的情況卻大相徑庭,入夏以來并沒有像往年一樣聽到各地鬧電荒的消息。究其原因,有分析稱是由于經濟放緩導致需求下降,但據國家電力調控中心數據顯示,7月24日-7月25日,全國日發電量兩次刷新歷史紀錄。具體來看,華北、華東、華中3個區域電網及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7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均創歷史新高。
由此可見,即便經濟放緩使得工業用電需求減少,但市場用電總體需求仍然旺盛,電力企業也有足夠能力保障供應。以往每到夏季就產生的“電荒”,也并非因為我國經濟當時有那么蓬勃向上,歸根到底仍是電力企業對利益的驅動所致。
而牽動這根利益鏈條的關鍵,就是煤價。
作為發電成本的主要因素,煤價漲跌一直牽動電力企業心弦。然而,今年以來國內煤炭價格一路下跌,就在上月,國內最大的兩家煤炭企業公司中國神華和中煤能源相繼調降了煤炭掛牌價,致使發熱量5500大卡的煤價格5年來首次跌破600元/噸大關,最新報578元/噸。而在2011年“電荒”盛行之際,同發熱量的煤價約在890元/噸。
煤價不斷下跌,發電企業則悶聲發財。據中煤遠大分析師張志斌測算,前5個月五大電企就節省燃料成本約369億元。而低煤價直接讓發電企業變為現今最賺錢的行業。
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發布業績預告的16家火電企業盈利均扭虧或增加。凈利潤漲幅超過100%的企業有11家,其中漲幅最大的國投電力凈利潤預增高達驚人的5662%。
在如此暴利的情況下,這個夏日自然“電力十足”。
破紅線 仍難降價
煤價的持續陰跌,市場對于煤電聯動后電價下調的呼聲日益高漲。
2012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提出,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
2013年1月初,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后的首周,國內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收報于633元/噸。截止到7月30日,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收報于578元/噸,跌幅達8.68%,已經達到國家發改委指定的5%的政策預警線。
據報道,華電集團一位內部人士聽聞上網電價下調的消息后表示:“這幾年煤價上漲,電力企業一直承受政策性虧損,現在怎么煤價剛一降了點,就要下調電價?”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日前提出,結合多種因素考慮,近年內不宜下調電價,給火電企業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以恢復火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相關部門曾幾次針對上網電價或者銷售電價進行調整。除了在2011年底針對吉林、湖北等八省(區、市)統調小火電機組上網電價的下調之外,其余針對上網電價的調整都為上調。而當時電價上調的理由都為煤價持續上漲。
金銀島市場分析師蒲曉花認為,作為受益方電力企業來說,剛剛走上低成本的好日子,他們是不愿意下調電價的。但是按照發改委的規定,煤價波動已經超過5%的預警線,上網電價就應該做相應的調整,不排除國家采取臨時干預措施調整電網價格,但是受限于“年度周期”這一條件,預計最早也要到2014年1月1日開始執行了。
安邦咨詢分析師陳哲向表示,鋼鐵、焦化、水泥等高耗能產業發展低迷,若電力成本稍做減少,將對這些行業產生利好,對GDP的增速上行也有好處。
而拋開經濟層面,許多老百姓對電價下調的期望則實在的多:“天氣那么熱,空調關了就受不了,現在實行梯度電價,又不舍得一直開著,如果電企在過好日子的時候也能想到百姓,讓利于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