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就光伏貿易爭端達成諒解后,國內光伏行業即將迎來又一利好。據悉,有關部門近期將明確光伏電站項目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優惠政策,相當于上網電價增加0.02-0.04分/度。
光伏產業對地方經濟增長具有快速提振作用
故而備受各級政府青睞,但一直以來該產業供過于求的結構性矛盾卻未能得到有效化解。即將推出的光伏電站退稅政策,正是為了促動下游消費市場而來,然而光伏產業的救贖之路還在于應用技術瓶頸的突破。
光伏項目雖然對資金規模具有較高的門檻要求,但卻可以立竿見影地帶動晶片、組件、逆變器、蓄電池等上下游產業同步發展,繼而實現地方經濟的快速向好。恰因此,近年來各地競相建設光伏產業園等項目,期待率先做大做強這一經濟增長“引擎”。其結果就是,光伏產業在行政外力助推下產能規模迅猛膨脹,政府部門在給光伏產業“拔苗助長”的同時,卻忽略了其自身的結構優化,以至于其“兩頭在外”特征明顯:上游多晶硅等原材料大規模依賴進口,國內企業在生產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等光伏產品后又將其中多數出口海外,而歐盟地區則占到了70%左右的份額。光伏產業對于海外市場的高度依賴加劇了行業波動風險,前期受歐債危機、中歐貿易爭端等負面因素影響,許多光伏企業不得不在漫長的“寒冬”中苦苦掙扎。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這場中歐貿易戰最終證實是有驚無險,但卻給國內光伏產業敲響了警鐘,而只有積極挖掘國內消費潛力,才可能扭轉國內光伏企業受制于海外市場的命運。就此而言,有關部門推出光伏電站項目增值稅即征即退的優惠政策,就是為了縮小光伏發電與傳統煤電之間的價差,擴容新能源電力的應用市場。事實上,在去年中歐貿易陷入僵局之時,有關部門也曾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進行了0.4-0.6元/度的補貼,其目的與當前退稅政策如出一轍。其實,歐盟等地區也會對新能源電廠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以此加快新能源項目在上馬初期的市場拓展速度。然而應當指出的是,這些政策利好固然會受到業內企業的歡迎,但為光伏產業注入永續發展的內在活力,還需從核心技術培育方面予以著手。
數據顯示,當前國內市場對光伏發電的消化能力不到既有產能的5%,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光伏發電并網技術滯后,進而抬高了清潔能源的使用成本。以光伏發電分布式接入為例,這種方式將會改變傳統配電網形態,對保障電流質量、維護電壓頻率穩定等均提出更高要求,單一的資金扶持并非根本之策。
所以,有關部門在為光伏發電應用提供專向財政補貼的同時,也應著手建立和完善相關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提高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管理和支持能力。政府部門可以建立與光伏產業園區相對接的技術孵化平臺,加快專業人才輸送、技術瓶頸反饋、實驗成果轉化的速度,全面推動光伏產業技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