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價格全球最低的美國最近上調了價格,此舉在美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這說明,凡是和民生密切相關的產品,別管理由是否充分,漲價都是非常敏感的。
我國在6月底再次上調天然氣價格,但是由于此次調價事前充分考慮到民生問題,沒有上調居民用氣價格,因此社會反響總體平穩。
在能源領域,天然氣是除電以外和老百姓關系最密切的產品,已經成為重要的民生資源。和蜂窩煤、煤氣罐相比,天然氣帶給老百姓的既有方便,又有清潔。但它也有缺點。一是用戶依賴性強。燃氣公司供氣,你就一萬個方便。一旦停氣,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因為普通用戶沒有辦法像過去儲存蜂窩煤、煤氣罐一樣儲備天然氣。二是價格自主性差。過去買煤我們還能比較價格,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而天然氣別無選擇,燃氣公司要價多少,你就得交多少。
這些年,又怕斷氣又怕漲價的天然氣用戶過得似乎并不舒心。特別是前些年,“氣荒”時有發生,不少用戶既飽受了停氣之苦,也在“氣荒”過后承受了漲價壓力。
為什么會陷入此種循環?根本原因還是天然氣需求增長過快而資源不足。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842億方,同比增長14.8%,而全國上半年產量僅589億方,增長9.3%。無論從絕對數還是增幅,生產都跑不贏需求。
解決供需矛盾歷來只有兩條路,要么壓縮需求,要么加大供應。前者顯然難以實現。從個人用戶來講,一旦用上天然氣,沒有誰愿意再退回去燒蜂窩煤;從城市來講,要改善空氣質量、減少霧霾,紛紛要煤改氣。所以今后我國天然氣需求不僅不會下降,還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再看供給。我國天然氣資源相對貧乏,今年上半年國內天然氣生產超過9%的增幅已經是近年來較高,囿于資源因素,再擴大難度相當大。因此擴大供給就只剩華山一條路:擴大進口。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天然氣247億方,同比增長27.2%,如此增速看起來很嚇人,其實還不是最高,去年同期甚至高達47.6%。
進口擴大必然導致成本上升,因為從國際市場買氣,價格咱們說了不算,要按照國際價格執行。而國際價格不僅遠高于國內的生產價格,甚至高于國內的銷售價格,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價格倒掛。
好在目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還沒有石油那么高,約在30%。也就是說,進口價格高一點還可以用國產氣的低價來中和。但是,隨著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遲早有“中和”不掉的時候,那時候價格倒掛就必將影響到天然氣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正是出于上述考慮,國家不得不上調天然氣價格。可是,即便美國這樣高收入的發達國家,老百姓對天然氣價格都高度敏感,何況整體收入水平還不高的中國老百姓,就更是懼怕天然氣漲價。因為別的產品貴了可以不買或者少買,而燃氣不能不用。
這就讓決策者面臨兩難局面:漲價,老百姓受不了;不漲價,行業難以可持續發展,最終會影響市場供給。如何能夠既保障老百姓的基本民生需求,又兼顧行業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決策者必須要直面的難題。
此輪調價對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意義不小,會讓企業增收200多億元,以彌補進口價格倒掛造成的虧損。而此輪調價的審慎之處更在于,沒有上調居民用氣價格,讓老百姓還能繼續享受相對較低的價格。看來,理順價格、兼顧民生,應該成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遵循的一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