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選手在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取得了一銀三銅以及13個項目優勝獎,雖然沒有取得金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仍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表彰了參賽者。
此次表彰顯示了人社部對技能人才建設的重視,但這項工作仍然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推動。韓國代表團以12枚金牌、5枚銀牌和6枚銅牌的成績奪得了獎牌總數第一。雖然不能以獎牌論英雄,但毫無疑問的是,21世紀的競爭本質是人才的競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無不需要技能人才的參與和支持。
我國制造業體量巨大但缺乏核心技術,長期處于產業鏈條的末端。為此,我國近年來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但卻面臨“設備易得、技工難求”的尷尬局面。
據人社部統計,截至2011年底,中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員達到2.25億,而技能勞動者總量僅為1.19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約3117萬人,嚴重缺乏,僅制造業高級技工缺口就達400余萬人。
“我們很缺技能人才,正在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長朱新慶介紹,隨著企業的轉型升級,其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但高技能人才卻越來越少,長此以往,不要說產品升級換代,就是維持現狀也很困難。
根據人社部對全國100多個城市勞動力供求情況的分析,各技能等級崗位空缺數量和求職人員的比率都大于1,表明技能勞動者供不應求。其中高級技師、技師和高級工程師的求人倍率達到2.72、2.31和2.13。
這種供求關系在勞動力市場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記者在江蘇、山東了解到,當地技師學院畢業技師的起薪基本在1500-2000元左右,與一本高校本科畢業生基本持平。
“從‘神十上天’‘蛟龍下海’可以看到,中國頂尖技能人才的‘作品’能夠與世界強國媲美,但手表、汽車、機床等量產的產品在質量上卻不能相提并論。”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說。
他認為,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技能人才金字塔的塔基不穩。中國要建成工業強國,就必須加強技能人才的建設,這在發達國家“產業回流”的趨勢下顯得尤為關鍵。
以美國為例,2011年,福特汽車公司宣布把1.2萬個工作崗位從墨西哥和中國遷回美國;通用電氣2012年在位于肯塔基州的電器公園開設了數條全新生產線;蘋果公司宣布將在2013年投資1億美元,把部分電腦生產線轉移回美國……
“沒有高等教育文憑意味著技工學院畢業生無法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或是報考研究生。”周天勇說,“這等于關閉了技能人才上升的一個重要通道,孩子當然不愿去。”
同時,我國還需要加強職業培訓。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舉例說,德國在精密儀器儀表、高端裝備制造等方面堪稱一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職業教育發展得非常好,有大量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配合。”社科院一位專家告訴新華社記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沒有技術人才的有力支撐,中國只能在低端產業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