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品牌,是企業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有別于其他競爭者、以便于市場和用戶正確識別的特殊標志。品牌一旦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形成品牌忠誠度,就能牢牢占據市場,成為企業長盛不衰的制勝法寶。各行業品牌的發展史無不證明了這一點。
一:照明品牌角逐戰:傳統“土豪”與LED“新兵”的較量
近幾年來,隨著LED行業的迅速發展,LED照明行業在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逐步從產品競爭階段進入渠道和品牌競爭階段。打開終端市場,建立自己的品牌已經成為LED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2013年LED照明市場的快速啟動,無疑給整個LED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動力。然而,LED照明時代新進入者的急劇增加也給從事照明的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照明企業的競爭比傳統照明時代更加激烈,前有傳統的“土豪”,后有LED“新兵”。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如企業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將可能在微薄的利潤下,被市場淹沒在價格競爭的大潮中。
二:節能當道LED照明蔚然成風
隨著10月電價將調漲,影響所及,投資市場正掀起一波節能股強漲的風潮,LED族群繼太陽能類股強漲后轉強,節能股成為盤面資金追逐重點族群。LEDinside綠能事業處主管儲于超表示,LED背光未來將寄望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兩大應用領域,電視背光將有下滑可能。背光源市場可能趨弱,讓廠商加重照明比重。
研究機構LEDinside綠能事業處主管儲于超表示,LED照明維持向上趨勢,造就上市公司LED照明廠億光營收繳出亮麗佳績。儲于超表示,LED產業在照明市場的表現仍然有成長空間,但在電視背光源市場,則可能于明年出現首度衰退,主要因為目前LED于電視背光源滲透率已高達95%,滲透率已高,加上預估電視出貨成長動能不甚強,則電視背光源市場將出現高檔下滑的可能。儲于超表示,背光源市場未來將寄望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兩大應用領域,由于出貨規模仍持續放大,有利于LED背光廠尋求新應用市場。LED背光源市場可能趨弱,也讓廠商紛紛轉而加重照明比重。
上市公司隆達即看好明年照明市場遠優于背光,目標明年照明占營收比重將由今年的3成,拉升為5成,以降低背光源的依賴。
除了照明市場為LED產業成長動能外,儲于超看好蘋果(Apple)iPhone5S所帶頭的雙FlashLED補光技術。儲于超表示,手機廠為了增加手機相機附加價值,導入Flash補光技術,在原本一顆白光FlashLED架構上,增加一顆暖色LED彌補色溫差異,雙顆FlashLED設計勢必推升FlashLED需求總量。預估今年使用顆數將成長27.3%至14.4億顆,明年可達17億顆。雖然iPhone5S采用國外廠的FlashLED,但蘋果帶頭下將引領其他手機廠導入新技術,儲于超表示,目前億光已有產品小量出貨,而上市公司晶電、新世紀具備研發生產相關晶片的實力。
三:LED照明行業預警:政策“繁花”落盡,市場需求不定
近十年時間,很多企業見證了中國LED照明產業從小到大的變化,也見證了諸多企業憑借著政府巨額的補貼成功“上位”,更讓市場出現了飽和乃至產能過剩等情況。那么,中國LED產業未來到底該怎么走?企業在其中又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除了補貼,政府有關部門應采取怎樣的措施扶持LED產業的發展?
對此,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近日表示,一方面,企業要了解具體的渠道市場和來自海外市場的機會;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了解到產業、企業的實際需求,才能制定出更適當的政策。
補貼政策落實不理想
近年來,國家一直積極扶持中國的LED產業,對照明企業的補貼力度也很大。據不完全統計,就去年情況看,上市公司中,包括三安光電、廣鋼股份、德豪潤達、勤上光電等均發布過受益政府補貼的公告。
但據CSA中國介紹,雖然半導體照明產品逐步被納入政府財政補貼的范疇,但實際完成情況“不是很理想”。
“出現這種情況,首要的因素是價格低,且補貼名額‘僧多粥少’。”中國照明學會秘書長竇林平介紹,“其次,產品規格不全,一個工程項目,往往需要不同類型的照明產品,如只有一兩款產品是享受補貼,業主會很難接受這種形式,使用的積極性也不高。最后,與節能燈推廣時期,地方相關政府部門配合不同,LED的推廣應用完全需要企業自己找項目,也增加了困難程度。”
在他看來,從政府的角度,要重點解決價格低、品種不全問題。有企業代表建議,當前的節能補貼一般通過工程的形式對外發布,政策層面而言,或可考慮針對商超市場進行終端補貼,“比如,對一些通過了某種認證,有價格和品質保證的產品進行補貼,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保證用戶在商場買到的產品是好的產品,維護LED照明產品的形象,也可以引導行業沿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核心專*缺失是大問題
專*問題同樣為企業所關注。資料顯示,中國大陸地區LED專*申請數量雖然大幅增長,甚至已超過美國列世界第二,但就全球范圍看,中國在LED知識產權格局中的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相反,由于缺乏核心專*,中國LED知識產權問題正成為制約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的瓶頸。
“專*是把雙刃劍,如果不尊重專*,可能對企業和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都是傷害。”CSA中國副秘書長付強說,“專*問題的確是瓶頸,但國際上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
他說,“其中一種模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