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工資不斷攀升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機器人工人取代人類的那一天越來越近。據悉,新一輪的行業機器人正在研發過程中,其中包括擁有視覺、觸覺、甚至是學習能力的高端人形機器人,也有低成本的簡易機器人。
一些企業高管聲稱,未來五年內,這些技術將會改變中國工廠的運作模式,同時還會彌補因年輕人越來越不愿意從事體力勞動而產生的勞動力不足。
不過,在研發這種系統時,科學家必須考慮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確保電腦的反應不具有危險性,不粗魯和不形成對峙局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者邀請一位心理學家參與研究。研究專家瓦斯岡薩雷斯指出與機器人交流實際上讓人類肩負更大責任,因為一旦出現問題,你不可能將責任歸咎于電腦。他說:“擁有權利同時也意味著責任。所有交談內容都會記錄下來,便于出錯時追究責任。這是一個很好的副作用。”
當然,摩拳擦掌準備借力此次電子制造業革命的并非只有傳統機器人制造商,比如說全球領先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企業ABB集團和德國自動機械生產商庫卡。亞洲電子供應商,諸如臺達電子和富士康科技集團,也在努力尋求打造更好的機器人。此外,一些規模較小的自動機械企業,比如丹麥的UniversalRoboticsA/S,也在躍躍欲試。
不過,一些高管對此持謹慎態度。在他們看來,中國的自動化轉變很可能會花費數年的時間,而且將會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包括先進機器人的高價格、持續存在的技術限制、以及靈活性的缺乏。
臺灣廣達電腦集團公司副總裁TimLi指出,“如果你的訂單減少,你可以解雇工人,但是你卻沒辦法解雇機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臺達電子是機器人制造領域的“新人”。據了解,該電子供應商一直為蘋果等知名公司制造電源適配器。不過,2012年,該公司開始啟動更加有雄心壯志的項目:生產可以取代電子工廠人類勞動力的廉價機器人。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步,全世界的機器人技術都在迅速發展。類人程度越來越高。無可否認,機器人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正不斷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由于工業機器人的大量應用,小汽車生產流水線速度大大加快,直接導致其價格更加低廉,轎車不斷走進千家萬戶。機器人自動吸塵器等智能裝置也開始在家電市場上嶄露頭角,吸引許多消費者的目光。
對于機器人,人類曾有過恐懼,害怕其如一些科幻電影那樣“占領”地球,危及人類生存。但至少從目前看,這些還很遙遠。我們要做的,是讓它們更好地造福人類。當然,對于中國來說,發展機器人的道路還很漫長。但至少,曙光已經顯現。
近期,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人員推出一種新型仿人型家務機器人。它集安全性、可靠性和靈巧性于一身,專門為老年人、殘障人等行動不便人士服務。
這種機器人高1.47米,重111公斤,除了胳膊連接處和手部為紅色外,通體呈純白色。它每只手有4根手指,每只布滿芯片的手裝有241個壓力傳感器,靈敏度極高,甚至能用手指夾起一根吸管。
臺達首席執行官海英俊在接受采訪時說,“很明顯,自動化是中國未來的趨勢。但是,問題在于如何拉低機器人的成本。我們相信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原因很簡單,在制造機器人的過程中,三分之二的部件是我們自己制造的。”
臺達目前正在測試一種獨臂、擁有四個接點的機器人。此種機器人能夠移動物體、組裝部件和完成簡單的工作任務。臺達希望,到2016年,此種機器人能夠上市,售價1萬美元左右,(成本不足當前主流機器人的一半)。
毫無疑問,這種機器人的價格要比工人的薪水便宜。要知道,機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
臺達相信自己能夠通過成本優勢實現低價格目標。
不過,實事求是地講,絕大多數機器人要比工廠工人的成本昂貴很多,但隨著工人工資的不斷攀升,這種成本差距正在不斷收窄。
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使得電子企業將把一些制造任務帶回美國的希望升溫。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即便自動化變得相對簡單,電子集裝很可能會繼續留在中國,因為較大規模的部件供應鏈仍在中國。
當然,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人工仍比機器人便宜很多。此外,單就某些工作任務而言,人工操作更加便捷,因為機器人操作還涉及到改編程序,這也是中國自動化進程需要克服的阻礙。
不管怎樣,中國自動化進程對于機器人制造商來說是巨大的機遇。庫卡首席執行官提爾 路透指出,“我們20%的業務在中國,而且我們看到了這些業務正在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