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工信部網站發布了四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報經國務院同意,將在2013年~2015年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應用。至此,“空窗期”長達9個月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再次啟動。
與之前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相比,新版補貼政策有多項改進:首先,“直接補貼到企業”是新一輪補貼政策最大的亮點。之前的補貼方式是限定示范城市,先把補貼的錢給示范城市,再由示范城市補給車企,手續繁瑣而且限定區域,影響企業的積極性。新政規定,“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實行按季預撥,年度清算”;第二,新補貼政策通過設置外地汽車廠商銷量的最低比例來力求遏制上一輪補貼中“地方歧視性補貼”的負面作用;第三,新政策將不再強制要求地方政府給予補貼,而是由中央財政統一發放補貼款;原先補貼只針對試點城市,新政策將擴大到全國,且標準統一;第四,新補貼政策將以汽車功率作為標準,不再像原來那樣按車型來劃分,更加科學合理。
按照《通知》,純電動車仍然是補貼的寵兒,根據續航里程不同,乘用車最高可獲6萬元補貼。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里程80公里以上、150公里以下每車補貼3.5萬元;150公里以上、250公里以下每車補貼5萬元;250公里以上的補貼6萬元。此外,新補貼政策還涵蓋了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車,并明細了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區別。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版混合動力車型再次“落榜”,沒有在補貼范圍之內。
從總體上看,新政補上了舊版補貼政策的一些漏洞,對于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從前幾年實施的效果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問題并不在于補貼,而在于電池技術的創新、配套設施建設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補貼新政出臺之前,比亞迪正式宣布國內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秦”將于年內上市。據悉,“秦”采用113千瓦1.5升TI(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和6擋雙離合變速器,110千瓦驅動電機,混合動力系統最大輸出223千瓦、440牛·米,0~100km/h加速僅需5.9秒。根據新版補貼政策,“秦”每車將得到3.5萬元的補貼。
而正經受著商標被搶注、審批未通過的特斯拉也不甘于放棄中國市場。8月中旬,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鄭順景表示,特斯拉Model S在中國內地正式接受預訂,這也意味著特斯拉籌劃多時的中國戰略主戲正式開啟。
“無論補貼力度如何,車企對于新能源車的研發都不能有所松懈。”全國乘用車聯席會主席饒達認為,目前推動車企進行新能源車研發和推廣的動力是,2015年百公里5升的油耗標準。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不研發和銷售新能源汽車,根本沒有企業能夠達到這個標準。而如果油耗新規真正實施,車企達不到這個標準的話將受到重罰。
嚴格的油耗標準背后,是城市環境污染嚴重、空氣質量令人堪憂。9月12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國十條”,該計劃被認為是我國有史以來最為嚴格的大氣治理行動計劃,涉及燃煤、工業、機動車、重污染預警等。“國十條”對2017年前大氣污染治理給出了詳細治理藍圖,并對各省市降低PM2.5濃度提出具體要求。其中,大氣污染嚴重的京津冀地區降低目標最嚴格。到2017年,PM2.5濃度將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較2012年下降25%以上。
一位參與該計劃起草的專家告訴記者,計劃的出臺將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環保風暴,不僅會改變中國大氣污染現有的治理模式,還會深度波及汽車、鋼鐵等多個高能耗產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未來幾年,車企或將面臨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