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每年都會針對全球核電發電量做出低值和高值預測。今年的低值預測顯示,至2030年,全球核電總量的增長率將為17%,而高值則預測則為94%,幾乎達到目前全球發電能力的兩倍。換句話說,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后,核電增長態勢仍然有望持續,但與該事故發生前相比,增長率已有所回落。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認為,隨著常規能源在能源構成中的占比日益下降,清潔能源、新能源所起作用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核電項目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發電效率較高、經濟拉動效應明顯,一度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青睞。然而,世界核電產業的發展態勢卻并不明朗,未來核電項目需要迎接更多的挑戰。
去核化的態勢已經顯現出來,德國已經率先做出表率,核電項目的關停工作正在緊張而有序的開展,風電、光伏、天然氣的發展機遇顯現出來。日本等國也已出現較為強烈的反核浪潮,有關核電項目安全性的擔憂將引發民眾的廣泛抗議,未來核電機組的重啟將會承受更大的輿論壓力。這在日本、歐美等國家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核電產業極有可能因受到民眾阻撓而放緩。
鈾資源缺乏是制約核電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未來核電大國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盡管世界范圍內的鈾礦勘探、提純技術日益提高,但核電項目的規劃和上馬速度已經遠超預期,鈾資源的供需失衡將直接制約核電項目的盈利前景。這個問題并非只有某個國家存在,世界范圍內都普遍存在,核電產業終將因為鈾資源的短缺而放緩。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指出,我國政府機構發展核電產業的決心非常堅定,產業規劃早已將裝機容量總目標大幅上調,核電項目審批的步伐也有望加快。地方政府對核電項目的熱衷程度也非常高,核電項目不僅能為保障當地電力供給做出突出貢獻,還能有效拉動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地方經濟增長保駕護航。核電設備產業園的興建浪潮已經鋪開,產能過剩的苗頭很快便會顯現出來,核電產業所面臨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