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 強者” 的快樂是建立在“弱者”的眼淚上,但“弱者”也可以通過轉型升級變得強大。LED照明產品出口歐洲正面臨新的形勢。近日,歐盟發布《LED照明產品最新能效規定》,9月1日起,燈和燈具的CEMark(歐洲共同市場安全標志)要求在LVD指令和EMC指令的基礎上,新增ErP(EU)No 1194/2012指令和能效標簽(EU)No874/2012指令,對于LED燈及其設備的功能性、安全性、能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德國萊茵TUV大中華區電子電氣產品服務部家用與照明電器資深技術經理曾平告訴記者,新能效標簽指令(EU)No 874/2012相較之前的能效標簽指令98/11/EC范圍更廣,增加了定向光源和燈具的能效要求、燈具和燈具配件的能效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以及非定向LED燈功能性的要求。等效等級分類“從A到G”改成“從A++到E”,說明產品的能效等級越來越高,低能效等級的產品逐步被淘汰。
據了解,新指令將分三個階段連續實施,實施起始點分別為2013年9月1日、2014年9月1日、2016年9月1日。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的產品,能效也有了階段性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在第二階段對燈具增加了兼容性的要求,同時新增了對安裝在燈和主電源之間設備的功能性和信息要求。
新的能效標準施行之后,究竟對LED行業會產生會哪些影響?LED照明企業的成本真會增加很多,從而影響自身在海外的競爭力嗎?這真的是歐盟針對LED采取的反傾銷陰謀嗎?
要求很高?
按能效新標準規定,到2014年第二階段時,能效指數必須達到0.2,是我國目前實施標準的2.2倍。如此的標準差距,自然引起了業內的擔憂。日前,有媒體報道,中山大部分LED企業不能滿足歐盟新能效要求。難道這次歐盟的標準很高嗎?
其實不然, 歐盟這次推出的ErP(EU)No 1194/2012指令和能效標簽(EU)No 874/2012指令的要求與美國能源之星的標準相差甚遠,認證過不了只能說明就是傳說中的“爛貨”。
“按照這些標準做出來的燈具最多只能算是60分及格。” 深圳貝爾南方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陶玖祥表示。從整個標準來看,只有“顏色一致性要求6階”這項指標比其他組織,比如能源之星的要求的7階高了一點,其余部分的要求都不高。
實際上,歐盟這兩個標準出來之后,對中國LED企業是有利的。中國大陸缺乏LED行業標準,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很多企業都曾遭遇過出口退貨的尷尬處境。此次,歐盟出臺新標準,非但要求不高,而且很貼合中國生產企業的實際水平,能更好指引中國企業出口歐洲。
中國賽西實驗室廣州光電標準檢測研究院檢測中心主任周鋼認為,因為國內很多企業生產燈具并沒有按照正常的工序走,所以才會覺得有點困難。其實歐盟制定這項新能效標準的初衷并不是打擊國內企業,它們也是通過終端調研得出的普遍數據而制定的標準,其實并不是太高。但據目前來賽西實驗室的客戶檢測情況來看,國內燈具在功率、光效和光色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曾平表示,新指令涉及產品非常多,要達到這些要求,需要提高產品的性能,企業感到有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覺得企業還是有能力提高其產品性能的。此外,產品性能的提升有助于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增加成本?
那么對企業來說,執行歐盟的這兩項標準生產出口歐洲的燈具,是否真的像有些媒體報道中所說的那樣,至少需要增加20%的成本?
陶玖祥指出,歐洲ERP法規以及EU1194-2012是在歐盟CE法規體系內制定的第一部LED照明性能要求的技術法規,所以企業的確需要認證公司出具新的認證報告。
按照認證燈具種類不同,少則20多個樣品,多則40多個樣品,以6000小時足額測試計算,至少需要3萬元左右的認證費用。而標簽方面,可以選擇自我宣告的方式,也可以通過第三方認證公司提供能效評級報告,費用大概在3000-5000元左右,評級之后企業便可自行按照能效標簽的規定樣式生產標簽貼至燈具外包裝上。所以認證費用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