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與專家認為,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盡管有自身決策失誤的原因,但也折射出我國光伏產業在內的多個新興產業,在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弊端。
市場長期在外擴內需才能自主可控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認為,市場在外是我國光伏產業長期存在的最大“軟肋”。“2011年11月以來,美國、歐洲先后對我國的光伏產品提起‘雙反’,這導致我國光伏產業的海外市場受到大幅壓縮,供求失衡快速惡化。正是在這一大勢的裹挾下,包括無錫尚德在內的所有光伏龍頭企業虧損不斷加劇。”
“歐美‘雙反’這一突然間的政策變化,在短期內使得歐美市場風云驟變。中國企業措手不及,無法在短期內調整到位。”作為光伏產業四大龍頭企業之一的常州天合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認為,擴大內需是中國光伏產業的當務之急,否則如無錫尚德般的龍頭企業一旦出現倒閉潮,將動搖我國光伏產業的根基。
引導扶植期國家戰略怎樣“保駕護航”
“因發電成本較高,光伏產業至今處于‘引導扶植期’——依賴政府補貼,才能具有應用市場。這決定了光伏產業不僅是各國之間的企業競爭,更是國家戰略的競爭。”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說,“無錫尚德破產重整反映出我國發展光伏產業的國家戰略還有很多薄弱之處,釋放出整個產業滑向失利的危險信號。”
王駿介紹,光伏產業本身就是歐盟的德國、西班牙為發展清潔能源,以政府補貼人為催生的產業。這些國家具有清晰的光伏戰略——以高額的財政補貼來吸引大量投資者,再逐年下調補貼力度,鼓勵光伏產業各個環節的生產商降低成本,最終使光伏發電成本接近于傳統能源。
“作為光伏主要應用國的歐盟各國以下調補貼力度、控制市場容量等手段充分發揮了政府之手的宏觀調控功能。而我國的相關職能部門、地方政府卻對光伏處于‘引導扶植期’的最大特性長期忽略。”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說。
面對信心危機如何避免信貸緊縮一刀切?
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介紹,當前,我國四大光伏龍頭企業除蘇州阿特斯的債務相對較輕外,剛剛宣布破產重整的無錫尚德以及常州天合、河北英利均是債務累累,資金鏈緊張。無錫尚德破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界對公司失去了信心,是資金鏈斷裂的結果。
江蘇省光伏協會秘書長許瑞林介紹,我國四大光伏龍頭企業不僅聚集了我國光伏產業最有實力的研發中心,還在國際市場上創出了自有品牌。一旦由無錫尚德引發出龍頭企業倒閉潮,我國光伏產業十多年發展才形成的優勢將受到根本性沖擊。國家職能部門應對此有所防范,引導銀行等金融部門與光伏產業共渡難關。
惡性價格戰頻發如何規范行業競爭?
“無錫尚德是被眾多中小企業的惡性價格戰打垮的,中國光伏產業最可悲之處在于此。”王勃華說。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介紹,美國對使用中國產晶硅電池組件“雙反”的終裁結果為,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傾銷關稅,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補貼關稅。即使這樣,我國光伏組件企業仍沒有停止在歐美市場打惡性價格戰,一些中小企業的組件從0.8美元∕瓦,降至當前的0.65美元∕瓦。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傳統產業屢屢出現一哄而上、產能低端過剩,繼而因惡性價格戰導致行業性虧損的“周期律”。在國家大力扶持光伏產業的同時,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光伏產業各方都應反思,為何一個剛剛興起的產業又走了傳統產業的老路。